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大唐:刑部之主,不科学破案 > 第141章 李世民上鉤因果倒转目的达成(第2页)

第141章 李世民上鉤因果倒转目的达成(第2页)

故此,他主动提起刘树忠,就不怕李世民后续的调查。

且他主动讲述缘由,也能隱藏刘树忠与银案的因果关係,让李世民只认为自己是好奇兄长查过的案子,才去看的银案,而不是自己因发现兄长的问题,直接瞄定的银案。

李世民果然没有丝毫怀疑,他微微点头,示意刘树义继续。

“臣原本只是好奇,想知道当年轰动天下的银案,究竟是怎么调查的,也想学习一下他们的查案方法。”

“结果—

刘树义顿了一下,语气沉了两分:“臣不知是不是臣想多了—餉银案的卷宗,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存在问题?”

李世民正是最英明神武的年龄,而且还亲自经歷过银案的波折,所以在刘树义提出卷宗可能存在问题的一瞬间,他的大脑就浮现了诸多念头。

而这些念头,无一例外,都代表著足以轰动整个天下的波澜!

他原本著笑意的脸庞陡然间严肃起来,靠著椅背的閒適身体也迅速直了起来,李世民幽深的眸子盯著刘树义,声音辨不出情绪:“结果查错了,不是冯木?”

刘树义摇头:“臣不知道。”

“不知道?”李世民微微眉。

刘树义道:“臣只是发现卷宗里面有一些问题,但不確定是当时案子的调查有问题,还是在书写卷宗时,出现的问题。”

李世民指尖轻轻磕著扶手,道:“讲。”

刘树义从怀里取出卷宗,他先双手將卷宗递给李世民,然后才说道:“卷宗问题有三。”

“其一,只言结果,缺少过程。”

见李世民已经开始阅读卷宗,刘树义道:“正常查案,要么是根据线索一步步寻找真相,要么是根据一些经验或者灵光一闪,去推理或寻找线索。”

“而此案,在最关键的確认冯木行踪问题的事情上,突然就有了结果,说冯木行踪有问题,中间缺少如何查出冯木这些秘密行踪的方法,以及为何突然对冯木提供的行踪產生了怀疑。”

“如果冯木的口供问题很明显,不可能三司那么多人,那么长时间都无法发现,所以这里面,一定有一个转折,但这个转折是什么,卷宗並未提及。”

李世民看到了银案转折的那一部分,正如刘树义所言,在三司束手无策,十分焦虑时,任兴突然提出冯木口供里的行踪有问题,並给出了冯未那段时间偷偷离开长安的行踪。

然后任兴便带人去冯木宅邸搜查,最终发现了暗格里的牌位与信件。

若不是刘树义提起,李世民不会注意到这个问题,毕竟身为上位者,他一般只注重结果,过程是否曲折,对他来说並不重要。

“其二刘树义的声音继续响起:“仍是只有结果,而无细节。”

接著他便將之前发现的,没有冯木收买將士的细节,只有將士被冯木收买的结果,说了出来。

“除此之外,卷宗里也没有从这些將土身上,找到冯木收买他们的钱財的记载,將士们说他们知道银一旦丟失,自己必会被抓住问询,所以將钱財提前藏了起来。”

“可他们后来已经招供了,那么藏起来的钱財,也就没必要继续隱瞒了,但结果呢?”

刘树义望著李世民手中的卷宗:“卷宗里並无任何关於这些將士钱財的后续记载,臣不知道是没有找到这些钱財呢,还是这些钱財被谁给故意忽略,继而贪墨了?”

李世民眉头微微了起来。

查案过程的缺失,李世民虽认同刘树义的发现,但並没有觉得问题有多大,毕竟很多思路的转变,可能都是在脑海里出现的,书写卷宗之人不清楚任兴当时的想法,没有书写下来,也算正常。

可是冯木收买將士的细节,缺失如此严重,这让李世民终於意识到卷宗上的问题,不是小问题。

书写之人再粗心,总不至於能粗心成这个样子。

而且即便书写之人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审核的三司上峰呢?他们也没发现?所有人都粗心了?

“其三。

刘树义见李世民眉头起,知道自己的话,终於引起李世民內心的波动了。

他趁热打铁,继续道:“冯木到最后,也没有承认自己偷盗了餉银!”

他抬起头直视著李世民,道:“陛下可还记得前户部侍郎赵卓,赵卓被赵成易几人陷害,说他贪墨了賑灾款,而在最后赵卓被诛杀时,也没有承认自己贪墨了賑灾款———”

“此时的冯木,与彼时的赵卓,何其相似!”

“明明冯木的手下已经承认了,明明朝廷已经定罪了,冯木根本没有任何继续隱瞒的必要可即便如此,他仍是到死都在喊冤!”

“且卷宗里,除了牌位与信件,以及他手下的供词外,並无真正的,能够直指冯木偷盗餉银的证据!”

“所以,臣不能不怀疑,他是否与赵卓一样,在此案里,存在问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