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大唐:刑部之主,不科学破案 > 第139章 武德第一大案浮现震惊的发现他究竟是善是恶(第3页)

第139章 武德第一大案浮现震惊的发现他究竟是善是恶(第3页)

而有了妙音坊其他女子的口供,刘树义也算初步验证了韩熙的话。

那么,刘树忠那所谓的“时光倒流”的愿望,真实性也就更高了。

现在就看他能否找到刘树忠在绝望之际,也希望能够弥补的后悔之事。

“刘郎中。”

这时,赵文忠捧著一卷宗快步走了过来他將这些卷宗放到刘树义身前的桌子上,道:“这些卷宗要么是刘评事单独调查,要么是刘评事参与调查,从刘评事武德七年升任评事,到他武德九年失踪,所有卷宗皆在这里。”

刘树义粗略数了一下,卷宗共有三十余份。

两年时间,刘树忠或主导,或参与调查了三十余个案件,这频率不算低了。

毕竟不是谁都和自己一样,几天一个案子。

更別说能够需要大理寺派人调查的案子,本就不多,那些案子还要进行分配,刘树忠品级不高,只能由上面安排,而无法主动选择是否参与案子,因此两年三十多个案子,还属於正常偏多的。

“辛苦了。”

刘树义向赵文忠点了点头,道:“赵评事先坐下喝杯水吧,待本官看过之后,我们再聊。”

赵文忠自是摆手:“下官也没做什么,刘郎中自便,下官站著等便是。”

刘树义见状,知道赵文忠对自已有些敬畏,不敢一起坐著,他也没有勉强,直接拿起卷宗查看起来。

刘树忠只是八品大理寺评事,因此能够完全主导的案子並不多,且这些案子都算不得什么大案。

能被地方衙门送到大理寺,请求大理寺支援,多数都因为案件的参与者里有官府的人,案子较为敏感,地方府不敢轻易做出决断。

而这些案子,地方府衙原本调查的就已经差不多,只差给出最终结果,所以刘树忠去查,也基本上只是走一个过场而已。

刘树义仔细阅览了一遍这些案子,没发现任何问题,便將其置於一旁。

之后他又拿起刘树忠参与调查的案子卷宗,这些案子的主要调查者,品级最高的是五品的大理寺正,低一些的是六品的大理寺丞或者大理司直,因此八品的刘树忠,只是一个听候差遣,指哪打哪的小人物。

刘树忠在这些案子里,最多就是听从上官吩咐,去问询口供,或者搜查线索,並无他发挥的地方,因此他对案子结果的影响十分有限。

就如白惊鸿父母的案子,刘树忠明明已经发现了案子里的问题,且向秦无恙稟告,希望能够重新调查后,再给出最终判决。

可秦无恙根本不理刘树忠,甚至反过来打压责怪刘树忠。

所以这些案子虽然结果可能会不如刘树忠意愿,可真正的责任並不在他,他也已经尽了全力这种情况下,应该不会让刘树忠內心后悔成这个样子。

真正能让刘树忠后悔的事,应该是刘树忠直接影响了最终的结果,而结果存在很大的问题但这些案子·

刘树义迅速將剩余的卷宗一一翻过,眉头完全皱了起来。

这些案子,他倒是发现了几个案子的证据链不够完整,但除了白惊鸿父母的案子等少数两三个案子外,其他案子结果应该没什么问题。

而即便是这少数两三个案子,自己兄长在其中也没什么重要的任务,更没有对结果產生丝毫影响。

这些案子,都不符合自己的条件。

“为何会这样?”

刘树义看著桌子上的卷宗,眉头紧紧著。

难道是自己判断错了?

刘树忠后悔的事,不是案子,而是其他?

还是说韩熙欺骗了自己?

亦或者刘树忠还有其他参与的案子?

刘树义看向赵文忠,道:“赵评事,家兄晋升大理寺评事之前,也参与过一些案子的调查吧?

你可记得都有哪些案子?”

“这——”

赵文忠有些迟疑:“赵评事晋升评事之前,只是流外官大理寺问事,而大理寺问事由评事管辖,但负责他的评事,不是下官,所以下官也不是太清楚赵评事在担任问事时,都参与过哪些案子。”

“而且因为他品级过低,即便参与了案子,也不会在卷宗上留下名字,故此想找———很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