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林克问道,语气中带著期盼。
扈成砸吧砸吧嘴,撮起牙子说道:“这酒—颇为奇特,似乎有穀物的香味,但却品不出是粟还是稻—”
“我用的蜀黍。”林克摇摇头,回答道。
蜀黍,即高梁。
最开始时,林克对是否推出蒸馏酒的事情犹豫不决,毕竟这东西对粮食的消耗太大,直到有一天他在城外偶然发现有人在打理高粱田。
他原有的概念里,高粱在元代才变成最常见的粮食作物,却不想北宋时期就已经有了种植。
其实在《宋史·食货志》和《救荒本草》里都有记载,河北、河东、京东(今山东、河南东部)“地瘠宜旱作,多种蜀黍以抗灾”,除了用作救济粮外,高粱还广泛运用在手工业和生活材料中。
比如编席、覆屋顶;秸秆能用来烧炕暖冬;《清明上河图》中还绘製有卖高梁穗扫帚的市集场景;同样高粱还是餵养军马的饲料之一。
所以说学好数理化,確实能走遍天下都不怕,但要是你穿越了,起码还得有点歷史常识才行。
既然知道高粱在北宋已有种植,而且正常年份里只算作辅食,那还有啥说的,林克立马就把高粱酒给整出来了。
“竟是用蜀黍作原料?”扈成嘖嘖称奇道,“这成本定然不会太高了。”
“可有市场?”林克问道。
“有!而且很大!”扈成斩钉截铁说道,“我早年间也曾走南闯北,在西北之地见过从西夏走私来的『青盐酒』,与林哥儿你拿出的白酒极为相似,但味道却远远不及,你可知这『青盐酒』作价几何?”
林克摇摇头,他哪知道,自己穿越过来还不到一年呢。
只见扈成伸出一只巴掌,五指张开:“黑市价超官酒五倍之多。”
ll
不元月兰尔切巴口旦@
很快扈成便揭晓了答案:“边关乃苦寒之地,將士们需常饮烈酒暖身御寒,黄酒昂贵不说,御寒效果还差,往往不被他们所喜。”
“走军事特供吗?”林克闻言沉思起来。
这个时候,又听得扈成的声音响起:“我建议最好能在酒里兑水。”
“嗯?”林克看著他的眼睛,“你应该有自己的用意吧?”
“是的,这酒委实烈过头了,兑水能够让口感变得温和些,以我的经验判断,哪怕降低一半的烈度也足够获得边军的青睞,”扈成说著,见林克没有反对的意思,便继续侃侃而谈,“另外还要考虑到一般百姓的承受能力,卖给他们的白酒可以大量兑水,价格便能做到非常便宜。”
“比之劣质的村酿,价格更加低廉、且只需饮上一杯便能浑身暖洋洋的白酒,绝对会受贫苦百姓的欢迎。”
说到这里,扈成补充了一句:“林哥儿给这酒取名了么?”
“档次低的叫做『烧刀子』,”林克毫不犹豫说道,“然后再调製出一种高档精装的品类,
嗯,这个就叫『秋露白'好了。”
扈成念叨起这两个名字,越品越觉得有味道,不仅朗朗上口,而且韵味无穷,尤其是“秋露白”,只要能调和出相对绵柔温和的口感,大概率能打进那些文人骚客的市场。
这话並不夸张,扈成有这个信心,因为此时白酒独特的余香开始在嘴里消散,整的他都想再喝上一杯了。
但过於浓烈的辛辣感,让他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一还是等调配好成品再品尝吧。
毫不夸张地#今天宸成在武字里算是开了眼这让他对限前的少年生出敬思之心如今他已经明白,武家在阳穀县能做到一手遮天,林克才是那个幕后黑手兼核心人物。
政治方面他不太懂,但做生意就太在行了,对方拿出来的精盐、砂和白酒,不管哪一样都能让扈家迅速积攒起海量的財富。
但需要付出的代价嘛—扈成心里面泛起嘀咕,估计凭小妹一个人怕是不够。
至於祝彪是谁,抱歉跟他不熟!
什么,你说婚约?不好意思,我们跟祝家之间只有草帖。
得亏三娘极力反对,双方才约定晚两年再交换定帖,扈成现在心中无比庆幸,如若不然想反悔都没机会,必须要告到官府依《宋刑统·户婚律》来判决。
哦对,阳穀县的官府跟武家开的没两样,那便没事了。
林克在旁边看的嘖嘖称奇,他还是头一回从一个人脸上看到如此快速、复杂而又深刻的表情变化,也不知道扈成到底在做什么心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