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建议是,在每个周末定下自己下一周的小目标,然后进行动态迭代。一开始定目标的时候,你可能并不能准确评估自己做一件事需要多长时间,会出现有限时间内做不完,或者做完了还有很多时间没事干的情况,随后你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
制订行动计划
有了目标,接下来要根据目标制订行动计划。好的目标是成功的一半,但只说不做只能是语言上的巨人。提到制订行动计划,一个常见的误区就是“决心泛滥”。想要真正让行动落到实处,你需要参照之前的目标制订行动计划,具体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行动本身是否可以拉近现状与目标的距离?
(2)具体行动步骤是什么?
(3)在哪里?何时开始?频度如何?
(4)制订的行动计划应当是可控的,行动计划都是自己能做到的吗?
(5)能量化行动完成的程度吗?
(6)行动够显性化吗?
如果你的行动和目标南辕北辙,那么行动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具体到执行环节,你需要细化每一个步骤。判断自己采取的行动是否合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讲给朋友听,让局外人帮助你判断自己的行动计划是否可行。同时行动计划要写出说明书式的效果,能让自己看了就明白如何去做。
如何养成长期的专注力
有了一个个小目标,我们需要长期的专注力才能够把它们实现。我曾经读过一本名为《“错误”的行为》的书。书中讲了一件有趣的事情:美国的希腊峰滑雪场一度因为财政困境濒临倒闭。面对这样棘手的问题,作者作为顾问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涨价,然后销售套票,购买价值十次门票的套票可以打六折。这样的营销策略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赔本买卖”?然而现实恰恰相反,因为大多数购买套票的人,根本不会来滑雪场消费十次,有些甚至只会来两到三次——但他们已经交了十次门票的钱了。
打折套票是一种促销行为。人们出于“爱占便宜”的天性,觉得购买套票比单买门票便宜许多,于是产生了强烈的消费意愿。但是等到实际消费的时候,却因为种种因素不能使用完套票的次数,甚至去过一次之后就不再去。而滑雪场却因为这个绝妙的策略转亏为盈。
这样的营销策略充斥在我们身边。想一想我们自己很少使用的健身卡,是不是白白地浪费了很多钱?营销策略的成功正是与每一个人的自控力有关。每一个人的自控力和肌肉一样,拉伸程度是有限的。过度消耗意志力的结果可能会导致自控力水平的下降,最后在其他事情上放纵自己。
任何坚持不下去的计划都会导致我们陷入自我怀疑的困境中。其实,我们只是没有用科学的方法养成新习惯。意志力是有限的,我们不能妄想一步登天。养成新习惯从来都不是让人舒服的过程。如果这种不适感过于强烈,就会让人想放弃。若是不适感尚可忍耐,那这样的环境最适合帮助你养成自己的新习惯以及长期的专注力。
同时,永远不要高估自己的意志力。优秀的习惯需要一个一个来养成,不可急于求成。当你想瞄准新的目标时,回看一下自己之前的目标是否已经完成。
有些人对生活存在着很多美好的憧憬,如果你什么都想做,却又不知如何开始,那么你就要思考一个问题:我究竟想要达到怎样的目标?我是盲目地跟从别人,还是发自内心地想要自己变得更优秀?
我们需要想清楚这些问题,然后学会舍弃,找出最重要的事情去完成——这里最重要的事情指的可能是对你未来职业发展最有利的事情,也可能是能够解决你当下最紧迫的问题的事情,或者是你最热爱、最想要学习的事情。当你锁定好一个目标以后,就要把其他的事情通通拉入不重要的清单里,直到下一次规划目标的时候,再把它们摆出来重新评估其重要性。记住,只有足够重要的事情才会被排在日程表上。
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不能在一件事上保持长期专注而是四面开花,结果很可能是什么都做不好。当你对正在进行的事情产生犹豫时,可以进行尝试,如果发现之前在做的事情自己并不擅长,那就及时止损,然后转而专注于新的目标。
正如我常说的,努力的动力源自未被满足的需求。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你首先要问问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再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进步,让能力能够匹配上自己的“野心”,而且你的目标应当符合“**ART”原则。当然,只有目标还不够,需要制订与目标环环相扣的行动计划。在执行计划时,我们每个人的意志力和专注力都是有限的。因此,需要一点一滴地去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