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高效行动
如何克服拖延症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快要考试时,你翻开书准备认认真真地复习,然而却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最后实在拖不了了,只好临时抱佛脚,浑浑噩噩地去考试。
这就是典型的拖延症。拖延症有多种成因,因此并没有一个适合解决所有拖延症的方法。我在下面列举了一些情况,大家看看自己属于其中的哪种,然后对症下药。
我将以理性情绪行为疗为理论基础,从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层面给出治疗拖延症的解决方案。
(1)认知层面:要看清拖延行为运作的原理,改变自己拖延的思维习惯。
(2)情绪层面:训练意志力,即使面对不舒服的环境,也能按照原本的意愿执行。
(3)行为层面:确定方向,运用知识,落实行动。
先从认知层面上说起,认知科学把拖延症分为四种类型:期限拖延、个人事务拖延、简单拖延与复杂拖延。
期限拖延就是指面对那些看起来复杂、前景不确定的任务时,我们想要逃避这个任务产生的拖延。解决的方法就是列出工作目标表:工作目标是什么?截止日期是什么时候?项目关键步骤有哪些时间节点?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受到哪些干扰?把实现这些工作目标可能遇到的问题梳理清楚,你就不会无限期地等下去了。
个人事务拖延通常是和自我提升有关的,虽然有一个明确的截止日期,但是却没有明确的启动日期。于是每天你总是会告诉自己从明天开始吧。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个人事务优先等级表来解决,只做重要的事,不重要的事无论紧急不紧急,能不做就先不做。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有一个非常著名的ABCDE方法,适用于解决拖延、焦虑、抑郁等一系列负面情绪。
(1)A(Agevents)是触发你拖延的事件。
(2)B(Belief)是你遇到事件以后立即想到拖延这个过程的自动化思维。
(3)sequence)是你拖延之后的结果。
(4)D(Disputing)是质疑,即要对你原来的B进行干预。
&)是你采取新的思维方式以后产生的效果。
具体来说,我们首先要对“以后再做”的思维进行隔离处理,然后植入“立即行动”的思维,引入与拖延思维相反的思维方式,最后努力管理自己的感受。
思维层面的东西都比较抽象,而情绪和行为的部分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这里先说一个情绪模型——马与骑手模型。马与骑手模型象征着**与理智之间的冲突。马代表我们的**与冲动,如果感觉不好,就会立刻逃离;如果感觉愉悦,就会去争取。骑手代表了我们的高级思维:进行推理、找出联系、制订计划、控制行为等。
站在三岔路口,你有两种选择——要么达成目标,要么拖延。马总是选择更轻松或者危险性更小的道路,它知道赖床比早起更舒服,躺在家里玩手机比出门去上健身课更舒服。但是作为骑手的你有着更明确的目标,你知道什么对自己更好。
这里还有一个双议程困境。所谓双议程困境就是外在目标和内在目标的冲突。外在目标就是指骑手的利益,比如提高成绩、完成项目、减肥成功等;内在目标是马的意志,它不希望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每当你想要去做一件需要努力才能达成的事情时,它就会诱导你松懈下来。你想从学习中受益,但是不喜欢学习的过程;你想提前完成任务,又不喜欢精神高度集中的过程。你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一些替代性的活动,从而避免立即面对这种不适,于是就产生了拖延。
你要学会在感觉到不适的时候暂缓行动,先清楚发生了什么,然后转向富有成效的行为。接受了不适感之后,你就不大可能逃避重要的任务。而《终结拖延症》这本书中的PURRRRS练习可以帮助你暂缓拖延的冲动:
(1)暂停(Pause):当你想要拖延的时候,对自己说“停”,你要意识到自己产生了一个想要拖延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