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市上人群熙熙攘攘,她跟阿奶走走停停,看看这儿新奇看看那儿也热闹。
时下在民间是稀罕物。
一斤往往就要几十文钱,而一文钱够买一两斤高粱面,相当於买一斤的银子够买几十斤粮食了。
街边的一串人儿、葫芦三五文,乡下老百姓一年到头哪捨不得给家里的孩子买这些零嘴儿吃呢。
可阿奶几乎每回带她赶集都会给她买小人、葫芦,或是麦芽。
当然也有舅舅家表哥表妹的份。
可惜舅舅舅母总觉得阿奶偏心她,觉得她在外面偷嘴了,为此没少闹腾。
想起从前的事再看眼前热闹的集市,槛儿难免感伤,但很快她的注意力就被路边的小吃摊给吸引了。
“姑娘要不要买碗小餛飩尝尝?”厨房管事谢嬤嬤牵著槛儿的手,笑著问。
卖餛飩的是一家人。
老爹和面,闺女包餛飩。
老娘煮餛飩,大锅咕嘟咕嘟带著麵皮透亮隱可见肉馅的餛飩们沸腾著。
热雾氤氳,香味儿扑面而来。
槛儿偷偷咽了口唾沫,柔声道:“要,嬤嬤你也吃,还有你们,一人来一碗,我出来带银子了,请你们吃。”
她说的是另几个出来採买的,和负责保护她的两个锦衣卫,两名小太监。
谢嬤嬤几人被小丫头逗笑了,心说哪需你请啊,殿下早把银子给够了!
卖餛飩的老太太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当即便热情地招待他们坐。
没多会儿,餛飩上来了。
猪棒骨和本地湖虾熬的汤底,顏色微白味道醇厚,喝上一口满口生香。
薄如蝉翼的餛飩皮儿托著粉色肉馅,其上缀著碧绿的葱与些许薑末,槛儿拿汤匙舀起一颗送进嘴里。
又嫩又滑,几乎入口即化。
一碗热乎乎的餛飩下肚,浑身都暖了,槛儿一张小脸儿都红扑扑的。
跟著又吃了两个蟹黄汤包,小半块芝麻饼,槛儿意犹未尽,可惜肚子装不下了。
之后跟谢嬤嬤他们办了採买的事,要离开镇淮楼这边时槛儿一步三回头。
“姑娘不必捨不得,咱们还得在这儿待上一阵呢,改天咱们再来就是。”
谢嬤嬤慈爱地说。
槛儿小表情微窘,“不是捨不得,我是想给殿……给六爷带点儿东西回去。”
谢嬤嬤暗道是个忠心的。
上哪儿都不忘惦著殿下,也不枉殿下待她好。
“姑娘想带什么给六爷?”
槛儿两眼一亮,小手一指。
“这个、这个、那个、那个、那个、还有那个,每样都带一份回去可以吗?”
她指的正是他们吃过的小餛飩、汤包和烧饼,还有什么槓子面、辣汤、豆腐羮、炒饼丝及各种滷煮小食。
总之就是槛儿看著觉得好吃的东西,她都想打包回去给太子尝尝!
当然,太子出身宫廷什么山珍海味没吃过,可能压根儿瞧不上这些东西。
可瞧不瞧得上是他的事,带不带是槛儿的事,反正她就是想带回去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