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斗裴承恩妹大娘,善歌,兄以配竿木侯氏。
又云:
范汉女大娘子,亦是竿木家。开元二十一年出内,有姿媚而微愠羝。(原注云:谓腋气也。)
寅恪案:裴为疏勒国姓。(参旧唐书壹肆陆新唐书壹佰拾裴玢传。)裴承恩有为西胡之可能。范汉女大娘子有腋气,疑即是胡臭。(参拙着狐臭与胡臭,载一九三七年六月清华大学中国文学会编语言与文学。)夫范氏既为竿木家,当与其同类为婚姻,亦杂有西胡血统。故疑此戏亦来自西域也。日本正仓院南棚漆弹弓背第二段绘有戴竿戏,(见正仓院考古记图版贰陆。)又史浩鄮峰真隐漫录亦有竹竿子之语,皆可资参考。(周某某先生谓齐东昏侯善作担幢之戏,是此技亦传入南朝也。详见南史陆齐本纪东昏侯纪南齐书柒东昏侯纪及通鉴壹肆贰齐纪永元元年十二月条。)
总之,此类百戏,来自中亚。虽远在汉世,已染其风。而直至唐朝,犹有输入。如旧唐书贰玖音乐志略云:
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我高宗恶其惊俗,勅西域关令,不令入中国。
即为其证。然颇疑唐世所盛行者,多因于后魏北齐杨隋之一脉流传,一如胡乐之比。拙着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音乐章中曾涉及此事,故于此不多赘列焉。
抑尤可论者,微之立部伎云:「胡部新声锦筵坐。」指坐部伎而言,此唐代新输入之胡乐也。其所谓「中庭汉振高音播」,以及乐天所咏之杂戏,指立部伎而言。则后魏北齐杨隋及李唐初年输入之胡乐与胡伎也。至二公所谓雅乐,即法曲之类,其中既不免杂有琵琶等胡器,是亦更早输入之胡乐也。然则二公直以后来居上者,为胡部新声,积薪最下者,为先王雅乐耳。夫法曲之乐,既杂有胡器,而破阵乐之类,据通典壹肆陆乐典坐立部伎条所云:
知尤多胡音,则微之诗注所云:
太常丞宋沇传汉中王旧说云,明皇虽雅好度曲,然而未尝使蕃汉杂奏。天宝十三载始诏道调法曲与胡部新声合作。识者异之。明年禄山叛。
乐天法曲篇注所云:
法曲虽似失雅音,盖诸夏之声也。故历朝行焉。(此下略同元诗立部伎注。)
其不合事实真相,自极明显。特古文运动家尊古卑今,崇雅贱俗,乃其门面语,本不足深论也。
白诗「太常三卿尔何人」句,太常三卿云者,唐六典壹肆(旧唐书肆肆职官志新唐书肆捌百官志并同。)云:
太常寺卿一人,少卿二人。
是也。
元诗「中庭汉振高音播」句,所谓汉振者,据守山阁本羯鼓录(唐语林伍同。)略云:
宋开府璟与上(明皇)论鼓事曰,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甆。撚小碧上掌下须有朋(原注云:去声。)肯声。据此,乃是汉震第二鼓也。上与开府兼善两鼓,而羯鼓偏好,以其比汉震稍雅细焉。
此汉震即汉振也。
元诗「昔日高宗尝立听,曲终然后临御座」者,旧唐书贰玖音乐志略云:
破阵乐太宗所造也。享宴奏之,天子逊位,坐宴者皆兴。
旧唐书壹捌捌孝友传裴守真传(通典壹肆陆乐典坐立部伎条原注,唐会要叁叁破阵乐条同。)略云:
又神功破阵乐功成庆善乐二舞,每奏,上皆立对。守真又议曰,详览博记,未有皇王立观之礼。臣等详议,奏二舞时,天皇不合起立。时并从守真议。会高宗不豫,事竟不行。
者,是也。
元诗「明年十月燕寇来」句,与其连昌宫词「明年十月东都破」句俱为误记。据新唐书伍玄宗纪(旧唐书玖玄宗纪下及通鉴贰壹柒唐纪玄宗纪天宝十四载。贰壹捌肃宗纪至德元载诸条同。)略云: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反。十二月丁酉陷东京。天宝十五载六月己亥禄山陷京师。
则禄山之反,在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其破东都,在同年十二月。微之于此一误再误,必非偶尔忽略,可谓疎于国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