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部伎
乐天所以列立部伎于海漫漫之后者,殆以七德舞法曲二王后海漫漫四篇性质近似,故联缀编列。而立部伎与华原磬性质相类,复连续列之。观此可知乐天之匠心,即此篇题排列之末节,亦不率尔为之也。
白诗立部伎小序下之注及元诗此篇题下之注,应互相校正,以两注俱为李公垂传原文故也。今本元氏长庆集贰肆立部伎题下注云:
退入雅乐可知矣。
应依全唐诗本元稹诗与白氏长庆集贰立部伎小序下注同作:
退入雅乐部,则雅乐可知矣。
又今本白诗立部伎小序下注中「性识」二字,虽元稹诗全唐诗本题下注亦与相同,然应依明嘉靖壬子董氏刊本元氏长庆集贰肆,及严氏影宋本白氏讽谏本立部伎作「性灵」。盖元氏长庆集贰陆琵琶歌有「性灵甚好功犹浅。」之句,又乐府杂录(守山阁丛书本)琵琶条云:
武宗初,朱崖李太尉有乐吏(史?)廉郊者,师于曹纲,尽纲之能。纲尝谓侪流曰,教授人亦多矣,未有此性灵弟子也。
是作「性灵」者,更为有据也。
微之此篇以秦王破阵乐功成庆善乐之今昔比较,寓其感慨。盖当时之制,享宴之乐分为坐立二部,而秦王破阵乐属于立部。如旧唐书贰玖音乐志略云:
者,是也。乐天此篇,则虽袭用李元旧题,而其所述内容,实与微之之以立部伎中之破阵乐庆善乐为言者不同。盖白氏新乐府中既专有七德舞一篇以陈王业之艰难,于此自不必重复。斯固乐天新乐府一事唯以一篇咏之之通则,此通则,即不复是也。而微之西凉伎云:
哥舒开府设高宴,八珍九酝当前头。前头百戏竞撩乱,丸剑跳掷霜雪浮。师子摇光毛彩竖,胡姬醉舞筋骨柔。
乐天则取跳丸掷剑诸杂戏之摹写,专成此篇,以刺雅乐之陵替。而西凉伎专述师子戏,以刺疆臣之贪懦。此又乐天一诗咏一事之通则。此通则,即不杂是也。
丸剑跳掷诸戏者,即自昔相传之百戏,亦即旧唐书贰玖音乐志略云:
散乐者,历代有之。非部伍之声,俳优歌舞杂奏。玄宗以其非正声,置教坊于禁中以处之。
之散乐也。隋书壹伍音乐志云:
始齐武平中,有鱼龙烂漫俳优朱儒山车巨象拔井种瓜杀马剥驴等奇怪异端,百有余物,名为百戏。周时郑译有宠于宣帝,奏征齐散乐人,并会京师为之,盖秦角抵之流者也。开皇初,并放遣之。及大业二年突厥染干来朝,炀帝欲夸之,总追四方散乐,大集东都。
寅恪案:此类百戏,源出西胡,北齐以前,已输入中国。惟北齐宫廷,最为西胡化,(详拙着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音乐章。)史家因有「始齐武平中」之言耳。唐世此类百戏,虽亦有新自中亚输入者,但多为因袭前代者也。
白诗之述此类百戏者,有「舞双剑,跳七丸。袅巨索,掉长竿」诸句。兹请略征旧籍以供例证,俾明其内容,并据之稍加解释,以阐其源出西胡之说焉。
文选贰张衡西京赋云:
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
又云:
奇幻儵忽,易貌分形。吞刀吐火,云雾杳冥。
三国志魏志贰壹王粲传颍川邯郸淳条裴注引魏略略云:
寅恪案:跳丸击剑走索诸戏,及易貌分形吞刀吐火等幻术,自两汉曹魏之世,即已有之,而此类系统之伎艺,实盛行于西方诸国。据史记壹贰叁大宛列传略云:
条枝在安息西数千里,国善眩。
同书同卷又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