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童年的启示 > 第八章 跟随领袖(第1页)

第八章 跟随领袖(第1页)

第八章 跟随领袖

今晚我们要来评估迈克尔(Michael)的病历,他今年十二岁八个月大,曾在几场盗窃案中被警察逮捕。他加入了一个组织架构简单的帮派,帮派老大是一名十四岁的男孩,他会教帮派中年纪较小的男孩偷东西。

我们的第一印象是迈克尔肯定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很不满意。假如帮派老大能唆使迈克尔偷东西,那他在帮派中的地位显然比在学校或家里更高。记录提到:

“他偷窃的行为持续了好一阵子,直到帮派老大巴迪被送到少年管教所为止。那大概是两年前的事。现在巴迪重返小区,那群男孩又被抓到犯了几场盗窃案。”

男孩不会自己一个人去偷东西,这项事实非常重要。他是帮派的棋子,被帮派所滥用。也许老大对迈克尔阿谀奉承,壮大了他的自我意识;也许迈克尔是那种头脑不好,或接近低能的孩童,盲目地顺服他们公认的领袖。研究犯罪案件的人都晓得,每个帮派都有这类成员。他们是受人操控的傀儡,偷东西其实也是由他们负责。迈克尔或许并非头脑不好,但是极度依赖他人。他希望当别人的手下,并且在盲目遵从首领指令时获得某种扭曲的优越感。

“迈克尔曾被送到少年法庭,目前在服缓刑。”

我们不该在此讨论缓刑对儿童来说是好是坏,但对年仅十二岁的男孩来说,被法院判缓刑可说是非常艰难的困境,有可能让他觉得更丢脸,加深他心中的屈辱感。

“父母亲在乌克兰出生,父亲英语说得不错,母亲则几乎无法用英语沟通。他们已经在纽约住了三年。父亲在一家工厂上班,上班时间为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母亲的工作是打扫工厂的办公室,工作时间为早上五点到晚上九点。父母两人皆为入籍公民,孩子也都在美国出生。”

母亲无法说英文,这又是另一项障碍。这些小事都很容易阻碍孩子的社会发展。此外,孩子在家时,父母几乎不会同时出现在家中。

“家里有三个孩子。里昂(Leon),十四岁六个月大;迈克尔,十二岁八个月大;玛丽(Mary),六岁大。他们住在一栋老式廉租公寓中,家里有四间房间。公寓大楼没有电梯,没有浴室和暖气,厕所则位于大厅。屋内有两间卧室,迈克尔和里昂睡同一间。他们家信奉天主教。”

迈克尔的哥哥或许已发展出领袖特质,迈克尔为了让自己成为与哥哥平等的伙伴和搭档,选择听从哥哥的指令。借由使自己成为被领导的那一方,迈克尔获得了领导者的关注和赏识。哥哥大他两岁,妹妹小他六岁,因此哥哥对他的行为模式或许带来了更多影响。家庭描述显示他们家相当贫困,家庭状况应该很差。

“迈克尔出生时一切正常,发展过程也没什么问题。他一岁大时能走路,接着就马上开口说话。他似乎跟每个人都很亲近,对大家都很友善,包括他的家人。他在学校人缘不错,跟其他同学也相处融洽。”

这段病历证实了我们对孩童心理的推测。他很友善、顺服,因此不会带头使坏搞鬼。

“迈克尔说他不喜欢某些老师,现在这个老师他很喜欢。”

迈克尔显然希望别人能亲切待他,他的行为则具有与权威达成协议的本质。

“对我好,我也会对你好。”正因为他如此卑微,才会被别人带去犯罪作恶。带领他做好事就跟拉他去做坏事一样简单,但这还不够。我们必须教导他,让他更独立、更自信。责备、向他说教是不够的,必须让他养成属于自己的责任感。

“他大部分时间都在街上玩,他喜欢玩捉迷藏、丢球、掷骰子。其他孩子都很喜欢他,他也很容易听从年纪较大的男孩的领导。”

病历陈述一再证实了我们的推断。为了获得赏识,迈克尔愿意不择手段。

“迈克尔说他有个女性朋友,有时候会带她去看电影,或是到她家找她。他和哥哥轮流替人擦鞋。他们有一套擦鞋装备,放学后和周六会外出帮人擦鞋。”

“他和哥哥”,这句话再度确证他必须跟随领导者。跟女孩出去显然是在模仿年纪更大的男孩。

“迈克尔的母亲说:‘迈克尔是个好男孩,他在家总是快快乐乐的。他喜欢跟妹妹玩,有时候也会逗她。我不知道他跟巴迪一起出去。巴迪是个坏孩子。在认识巴迪之前,迈克尔从来没惹过麻烦。他有两次没去上学,一次是他去康尼岛(eyIsland)的时候,另一次是因为他跟我一起去医院了。我的英文说得不好。迈克尔现在跟坏男孩一起出去。我们想试着搬家,让迈克尔跟好孩子一起出去。’”

“母亲说她五点出门上班的时候,先生会看管迈克尔,不让他跑出去。她希望迈克尔每天下午都能去小区福利服务之家,这样他就不会到街上玩了。迈克尔通常能赚一到两美元,他会把钱带回家给母亲,她会给他五美分或十美分硬币。”

孩子把自己赚的钱拿回家固然是件好事,不过以迈克尔的情况来看,或许这也再度显露出他自贬的倾向。母亲想搬到另一个小区的想法是对的。假如孩子不断受到**,与其让他置身不良的环境,倒不如搬家。父亲能够领导迈克尔,但父亲不常在家,迈克尔才会受到其他年纪更大的男孩影响。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让他更独立。

“父亲说:‘迈克尔并不坏。虽然他拿得到我皮夹里的钱,但他从来没偷过家里的钱。’里昂会以兄长的姿态来与迈克尔互动。他会为迈克尔跟人打架,也会跟迈克尔打架。里昂会热切地描述自己为了保护弟弟而痛殴其他男孩一顿,不过他觉得自己比迈克尔还要优越。里昂在学校里的年级比弟弟高,成绩比弟弟还要好。他不偷,也不玩骰子。”

病历陈述再度证实我们先前的推断。哥哥跟迈克尔打架、压制迈克尔,借此克服自己天生的自卑感,迈克尔则把哥哥当成英雄一样崇拜。

“迈克尔说:‘爸妈最爱里昂。’里昂热切地证实了这点,还说小妹也最喜欢他。迈克尔很喜欢母亲跟妹妹,虽然家人不赞成他的行为,但他并未因此显得特别愤慨,不过我知道他其实感觉得到。”

迈克尔没有愤慨的情绪,或许代表他容忍自己居于次等地位,只为从中获取特定利益。我们必须厘清迈克尔的心理状态是否真的属于低阶层次,为了取得关键信息,我们必须研究学校报告。

“迈克尔出生于纽约的一个工业城,父母整天都在工厂上班。父亲每天早上八点前就会送孩子到托儿所,傍晚六点才把他们接回家。这种生活状态持续了三年。后来他们将孩子送到天主教学校念书。迈克尔八岁大的时候,他们一家搬到密歇根州(Mi),不过又在同年搬回纽约。这个转变导致迈克尔耽误了一年学业。虽然他已经超过八岁了,却还是被安排在一年级的班级中。他现在读4A少年工作坊。他成绩最好的科目是算术,最差的则是阅读和拼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