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童年的启示 > 第二章 母亲的掌控(第2页)

第二章 母亲的掌控(第2页)

许多孩子会玩这种跟假想中的孩童说话的游戏。有趣的是,罗伯特这么长时间无法开口,现在开始训练自己说话,不仅替自己发声,还帮想象中的男孩回答问题。罗伯特甚至有可能发展成作家或剧作家。左撇子的孩童通常都会往艺术方面发展。从他的游戏以及和姐姐争执的事实来看,能推断他渴望有个男孩陪。他或许已经对女性产生某种恐惧感,而且也高估了她们的力量。在母亲处于支配角色的情况下,他更有可能陷入这种处境。他的想象显然非常生动活泼,对于胆小羞怯的孩童来说,这种现象相当普遍。在白日梦中,当个雄伟、勇气十足的英雄并不难。罗伯特实际上是个胆小鬼,但这个事实令他受伤,因此在想象中他认为自己是一名征服者。我们的任务,是让他知道如何在现实世界中怀抱勇气。

“他不跟街上的男孩玩耍。他说:‘他们的玩法跟我不一样,他们常常打来打去,我又不喜欢打架。’有时他会开始一阵阵地笑,母亲害怕这种笑声。有时他的笑声比较响亮,接着又几乎听不见。”

他不跟街上的男孩玩,因为他胆小,而母亲害怕的笑声,则是用以弱化她支配的手段。要是她不愿迁就他,或对他不够溺爱,笑声可能会更为猖狂。

“睡觉时,他偶尔会坐在**,自言自语说许多事,接着又安静躺下,在无人介入的情况下睡去。”

许多小孩为了让母亲到身边,会在夜里尖叫。只要稍微给母亲一点暗示,罗伯特就满足了。

“他试着在学校交朋友,但很容易就感到灰心沮丧。同学并不会躲他,也不会辱骂他。虽然有许多老师带过他,但他只记得其中两位的名字。”

娇生惯养的小孩如果在交友上遇到困难,很快就会放弃了。至于他对老师姓名的记忆,他之所以不记得老师叫什么,其实是因为他不喜欢这些老师。这不代表他记忆力差,而是他想将这些老师忘掉。

“直到最近,他才开始在学校里跟身边的同学说话。他在六岁时入学,在1A班待了两个学期、1B班待了三个学期。到了二年级,他在2A班读了两个学期,在2B班也念了两个学期。后来在3A班读了一学期、3B班读了两学期,现在是第二次待在3B班。”

他不和其他孩童交谈这点,再次显示我们的患者非常孤立。不过他现在开始进步了。幸好他六岁就开始上学,而不是更晚才入学。一直留级重读的循环根本无法激励罗伯特,也难怪他对上学缺乏兴趣。我们的任务是让他重获希望。虽然他的课业表现并不出色,但我们能让他拿到一些好成绩,这是让他重振信心的办法之一。这个策略听起来不怎么妥当,实际上并不然。给他低分,使他心生挫折,这种做法一点意义也没有。我的建议是,在他的课业表现有所改善之前,不要替他打分数。派给他比较简单的任务,或是老师认为他能够完成的习题,这个做法或许值得参考。老师应该找出他特别感兴趣的事物,鼓励他往该领域发展。老师的任务是让罗伯特知道,其实他也能成为一位有价值的学生。我知道这在公立学校不易实行,有些人可能会持反对意见,说其他学生会认为老师偏袒罗伯特。就我看来,整个班级必须营造出一种氛围,让全班成为老师辅导罗伯特的助力。假如其他同学也能合作帮忙,罗伯特的情况就能有所改善。

“他的字迹大概跟七年级的孩童一样。”

他在这个领域超越同侪。他的双手经过许多训练,这种优势是为了弥补身为左撇子的缺陷。虽然男孩成功克服了这项障碍,他还是感到沮丧。许多个体都会将注意力摆在缺陷上,受缺陷所影响,很少会因为成功而振奋。在胆小害羞的孩童的行为模式中,失败的影响力通常远大于成功。

“他的绘画能力很差。”

虽然个案记录这么说,但我相信只要勾起他对绘画或设计的兴趣,他绝对能发展出非常优秀的能力,这也能补足他在近视方面的短处。老师说罗伯特在学校会戴眼镜,不过他或许还没好好训练双眼,因为他不喜欢戴眼镜。

“他的阅读能力落后一大截。”

大家都晓得有些左撇子孩童的阅读速度比较慢,因为他们倾向将单词的字母排列倒过来读。或许罗伯特就是这一类的左撇子。我的学生艾丽斯·弗里曼(AliceFriedman)医师发现,左撇子孩童在阅读时,都会把字母扭转、左右反过来读。对右撇子来说,从左往右读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对左撇子来说,从右往左读比较轻松,而左撇子的心灵充斥着这种原始天性。假如没有人发现孩子是左撇子,他在学校遭到失败打击之后,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因为他的阅读能力根本无法与右撇子匹敌。罗伯特在阅读与绘画方面遭遇的挫折,都被投射在他必须面对的所有问题上,难怪他会停滞不前。假如我们发现罗伯特在阅读方面的障碍其实是来自左撇子的习性,势必就得纠正他的训练。

我们能从一些迹象来判断。如果拼字时将字母扭转、画动物时由右往左画,或者双手交握时将左手大拇指放在上方,那他就有可能是左撇子。

“他在拼字的时候通常有三种可能:第一是他知道如何正确把字拼出来;第二是他认识这个字,但是会把两个字母颠倒过来;最后一种可能是他不晓得字怎么拼,而且几乎都会把e当成开头字母。老师认为后两种可能跟他是左撇子有关。”

我认为这单纯是显示出了他的绝望,他不晓得该怎么继续(1)。

“1926年3月,罗伯特接受未分级班级督学的考核,当时他八岁大,心智年龄只有四岁六个月。”

难怪他们会怀疑罗伯特智力发展不全。但智力测验的结果并不是绝对的,诊断也不能就此打住。我们知道过度受到保护和宠爱的孩子,对于自己在学校遇到的挫败太过害怕,因此无法专心接受测验,测验结果也不可靠。除了心智发展不全的孩童外,被宠坏的小孩也有可能出现智商低的现象。唯有在与其他诊断结果相吻合的情况下,心理测验才有价值。不过在我们的个案中,男孩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希望能仰赖母亲的协助,同时也是来自内心深切的挫败感。

“根据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Sta),罗伯特的智商为五十二,基准年龄(2)为三岁,上限年龄为七岁。从哈格提阅读测验(HaggertyReadi)的结果来看,他的阅读能力等同于1A程度的孩童。从伍迪-麦考尔混合基本测验(Woody-McCallMixedFu)来看,他的计算能力也跟1A程度的孩童相仿。男孩非常讨喜、迷人,测验时配合度很高。”

最后一句话更让我们确定他是个备受宠爱的孩子,也显示他够聪明,知道要好好发挥自己的魅力。

“他反应速度快,注意力也很集中。说话的时候,他习惯重复最后一个字,但现在教他的这位老师没注意到这点。”

重复字词是不确定的迹象,显示他试图通过犹豫和结巴来争取时间。现任老师之所以没发现,很有可能是因为她不太会逼罗伯特,而罗伯特也不怕她。

“男孩严重低能,无法辨别颜色与形状(这次他没戴眼镜)。”

他的眼睛无疑有器质性缺陷,他还有可能是色盲。他没办法辨别形状,显示他缺乏适切的训练。

“他对数字的记忆力等同于四岁大的小孩,对思想的记忆跟三岁大的孩子没两样。”

这些信息读起来似乎令人沮丧,但我们知道聪明的成年人,在极大的压力之下也无法计算数字。罗伯特接受测验时的情绪与态度,是判断测验结果有多准确的重要依据。

“有人曾建议将他送到不分级的班上去,但母亲不同意,所以他就跟其他孩童被安置在进度较慢的班上。他说自己不做梦。”

如果他不做梦,代表他对现况百分之百满意,显示他已经达成目标,欲望都彻底被满足,完全没有任何问题。他在家和在学校都能获得安全感,不需要再挣扎奋斗。

“他起先说自己不记得任何童年的事,后来又说:‘有个小女孩曾经让我骑她的脚踏车。’这其实是最近的事,但他讲得好像是很久以前发生似的。”

这段记忆与他的行为模式相符:他希望所有人都当他的奴仆。

“抱负:他曾经一度希望自己够成熟,能成熟到可以独立拼写。还有一次他想帮父亲扫店铺的地。”

假如他是在不受他人影响下表达出第一个抱负,这算是不错的征兆,代表他知道自己有哪些缺陷,期望未来能加以克服。第二个抱负显示他希望父亲喜欢他。

“另一个心愿则是希望能长得够大,大到能在街上玩。他不想工作赚钱。基于这些愿望,他选择长大、变强壮,好好学习课业。前两个心愿是他自动自发说出口的。”

从不想工作的愿望,我们能再次读出他沮丧气馁的心态。至于其他野心,我相信前两个是每个男孩的愿望,这在美国尤其显著,因为运动在这里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希望能好好学习、提升课业表现,这就显示出问题所在。

“要他选择是待在家里看书,还是外出到街上去,他选择后者。老师认为这位家中的幺子,内心感到沮丧气馁,个子大导致行动显得笨拙,还有左撇子的天性,这都让他感到束手束脚。有人曾建议父母让男孩负担一些责任,留意哪些活动对男孩而言有帮助,也不要在他面前称赞两位姐姐。老师也在班上派给他一些任务,比如分发纸张和帮忙让教室空气流通。他很快就留意到这些信号。一开始,他对自己拿到的纸张数量没什么概念,后来就有明显进步了。”

老师已经选择用最棒的方式来协助罗伯特了,我没办法提出更好的建议。我想向罗伯特解释,他过去的教育过程出了一些错误。我想鼓励他,让他相信自己能达到跟姐姐一样的水平,并向他解释他至今之所以未成功,是因为太依赖母亲,对自己失去信心。就算情况无法立即改善,我们还是得向他保证他一定办得到。以学习游泳为例,刚开始所有动作肯定都是错的,不然大家第一次下水就立刻能游了。刚开始绝对游不起来,但最后还是能学会。我们必须用罗伯特能理解的方式来表达,让他理解我们的主张。

罗伯特也得知道他必须跟玩伴有更多、更良好的互动。我应该让他在放学后加入某个团体或俱乐部,这样他就能经常跟陌生人相处,而不是黏在母亲身边。我们必须解释他在阅读方面的特殊障碍,重新教他用正确的方法阅读。如果能将他从绝望的心态中拉出来,他绝对能进步。病历的最后几点显示他已经朝对的方向发展了,我相信老师也会注意到他的进展。此外,我们也得跟母亲谈一谈,告诉她罗伯特是个聪明的孩子,但只有让他学会独立,她才有办法体会到原来儿子这么聪明。从这名个案面对的困难,就能清楚看出为何多数问题儿童都是被宠坏的孩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