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童年的启示 > 第二章 母亲的掌控(第1页)

第二章 母亲的掌控(第1页)

第二章 母亲的掌控

今晚我们要来评估罗伯特(Robert)这名个案,他今年十一岁零八个月大。老师不确定罗伯特是否智力发展不全。智力发展不全是个非常棘手、复杂的问题,诊断时也必须非常小心,因为患者是否能当个成功的人,关键很有可能就在于我们的判断。

按常理来说,正常的孩童在这个年龄应该要达到五年级的水平,不过病历记录上却写道:

“男孩在学校出现弱智、低能的行为表现。他目前就读三年级,智商非常低,在班上相当安静、温顺。他的动作一直以来都很慢,也很胆小怕羞,很晚才学会开口说话。”

个案智力低下的现象看起来相当严重,不过有时正常的孩子也会动作慢、胆子小,左撇子的小孩尤其如此。左撇子的小孩通常无法灵活运用双手,经历几次挫败后,孩子会变得过度谨慎,动作因此也会变得特别慢。很晚才学会说话这点确实令人起疑,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低能孩童共有的问题。假如心智出现严重缺陷,他们甚至完全无法开口说话。不过,某一类娇生惯养的孩子也要到很晚才能说话。在德文中,我们有一个特别的词来形容这类孩童,不过英文却没有类似词汇。虽然这些孩子没聋也没哑,但他们只能听却无法开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判断孩子是否低能。毕竟等到某些个案长大后,我们才发现原来他们很聪明,有些甚至还变得能言善道。我就知道有些人一开始在说话方面有很大的障碍,长大后却非常擅长运用语言,他们有些是历史人物,有些目前还活着。针对此个案,我们必须从这两种模式中找出一种:要么是低能弱智,要么就是被宠坏了。从某些方面来看,低能孩童与被宠坏的孩子会发展出相同的生命风格。罗伯特有可能综合这两种风格,我们或许会在判断过程中面临一些困难。

“孩子的父亲是位矮小、肥胖、腼腆的男子,母亲则极具魅力和吸引力。个案有两位姐姐,年龄分别为十六岁和十四岁,除此之外家里没有其他孩子。父母感情融洽,不曾争执、起口角,不过母亲是家中的支配者。母亲说父亲比较偏爱长女,男孩则跟她比较亲。”

我们能明显看出,个案是家中唯一的男孩,且是幺子,确实是占了一点便宜。我很少看到在幸福美满的婚姻中,夫妻中的一方是家中的支配者,这或许跟陈述内容相矛盾。母亲说男孩跟她比较亲,这大概还有言外之意。她没有说出口的话应该是:“我把他宠坏了。”

“比起其他家人,男孩更常提到母亲。因为他动作慢又低能,家人都叫他‘小子’,这个绰号相当不好听。两位姐姐都已经上高中,非常聪明。”

家里只要有头脑很好的小孩,另一个孩子通常就会陷入困境。聪明的孩子地位较优越,会使另一个孩子相形见绌,这种情形可能正好发生在个案身上。过度受宠的孩子容易感到沮丧气馁,这可能也是罗伯特面临的障碍。不过这也让我们燃起一线希望,因为比起低能的孩童,聪明的孩子更容易感到气馁,同时我们也能认定个案在开始上学前更有勇气。或许罗伯特根本不是低能儿。

“进入学校就读前,学生得通过竞争激烈的考试。大家都拿两位姐姐的考试成绩来与男孩比较。男孩现在的老师就曾劝阻这种做法。”

这完全印证了我们的判断。

“父亲对男孩的态度算是负面的。他认为男孩生来如此,而且永远不会改变。母亲说家里的孩子从来没被打过,还表示:‘他是我们唯一的儿子,发现他跟其他孩子不同,实在是一大打击。’”

父亲的消极心态令人沮丧,因为孩子时常会依照父亲对他的看法发展。正因如此,我们有责任鼓励这个孩子,让他自己有正常发展的希望。罗伯特在公立学校已经念到三年级,这点让我相信他绝对不是没希望。

我们现在先试着将罗伯特视为单纯的问题儿童,暂时不去考虑智力发展不全的状况。我们发现他在家中的地位相当受限:一方面,他跟母亲太过亲密,太依赖母亲的协助;另一方面,他无法跟两位更聪明的姐姐竞争,因为他勇气不足,所以也不会打架或争吵。据我们所知,他总是保持沉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几乎无法预期孩子能够好好发展。打个比方,假如在一块狭小的土地上长了三棵树,其中两棵克服重重障碍,长得高大挺拔,第三棵根本就无法自在生长。这个道理也能套用在孩童的发展上。在个案家庭中,两位姐姐已经占据了所有可能的发展空间,男孩不得不将目标定在比较低的层级,也就是停止继续发展。如此一来,我们就能解释他的整个发展模式。

“两位女孩的互动非常友善。男孩更常谈起大姐,大姐常带他去散步或看电影。他说二姐时常戏弄他,为了反击他也会嘲笑二姐。”

二姐和男孩可以说是完全相反的情况。二姐活泼主动,带有侵略性,虽然资料中关于她的记录并不多,但我们能肯定她努力想成为家中第一。反观男孩,他遭受挫折、放弃努力,安然接受垫底的事实。男孩和二姐互相取笑、捉弄对方的事实,显示出他们之间的竞争关系。二姐十四岁,男孩将近十二岁,代表男孩出生时她大约两岁半。弟弟出生让她觉得自己的宝座被夺走了,而她对弟弟的攻击成功奏效,使男孩未试图竞争。

“家庭经济状况还不错。母亲负责管家,父亲则经营一家当地的杂货店,同时也持有杂货店的股份。女孩都穿得很体面,并未在空闲时间打工。家中有五个房间、五张单人床,每个人各睡一张床。男孩睡觉时面向墙壁,有时身体会蜷曲起来。”

我对睡眠姿势做过一些研究,发现光是观察一个人晚上睡觉的样子,就能从中得到很多线索。男孩的睡姿似乎是想表达:“我没有勇气,我什么都不想看。”把身体蜷起来的时候,他则希望能消失,让自己像刺猬一样缩成一团,不被敌人发现。

“父亲跟男孩同睡一房,母亲说她有时候得躺在男孩身边,让他静下来直到入睡为止。”

第二点非常重要,这显示男孩非常恐惧,胆怯害怕时需要母亲的协助与陪伴。他不想像独立个体那样运作,因此借由操控自己的行为,来让母亲不得不注意他。如果让男孩处在没有母亲陪伴的情境中,例如在学校教室里,男孩就会感到气馁受挫。从某种程度来说,他的态度就像睡姿:转身背对一切,将眼睛闭上。这代表他不想面对任何问题。

“母亲承认自己比较晚才跟儿子分开睡,两位女儿跟她一起睡的时间没这么长。这对夫妻的家族源自意大利,不过他们不像传统意大利家庭,丈夫并未过度干涉老婆或女儿的行为。母亲说:‘在家,我全权掌控一切。有时候老公会说我应该留在家里,因为我太累了。他跟其他男人一样不希望妻子出门,但他不会用这么直接的方式表达。’”

母亲的这番话,证明罗伯特确实比姐姐享有更多特权,也印证了我们原先的推断。此外,父亲并未轻视女性,也未试图打压掌控一切的老婆。

“男孩的身体记录与病史如下:生他的时候,母亲的分娩阵痛期长达十二小时,医生并未使用任何手术器具。生产过程出现一些困难,出生时男孩脸色发青,体重为五千四百多克。”

有些人或许认为产程中的困难也很值得考虑,但这项信息并不是那么重要。也许是因为男童的头特别大。出生时男婴的头比女婴大,这也是常有的现象。

“母亲说男童出生时并不是个漂亮的婴儿,皮肤是黄色的。两个月大时,男童全身大起疹子,直到十五个月大时才退去。他很早就能把头抬起来,六个月大时就能坐着。第一颗牙在八个月大时长出,他也差不多在此时断奶。喂男童吃饭并不容易,而在找到适合的奶粉之前,他也饱受肠胃炎之苦。九个月大时,男童开始吃固体食物。十五个月时,母亲开始训练他大小便,两岁时他就能完全控制**。小时候,爸妈就开始让他服用少许鱼肝油。孩子慢慢长大,母亲虽然觉得哪里怪怪的,但从来不曾说出口。男孩在两岁时学会走路。”

只有在场帮忙接生的医师,才能针对黄皮肤与初期的疹子提供确切信息。假如男孩在两岁前无法走路,那幼年时他可能患有小儿软骨病。

“男孩靠动作和一点点声音来表达与沟通,家人都能理解他想说什么,最懂他的是母亲。”

母亲非常了解男孩动作的意思,这点实在是很遗憾。既然说话不是必要的沟通手段,那他自然不会有想发展语言能力的渴望。

“男孩的听力没问题。医生告诉母亲不用太担心,顺其自然就好,因为有一天‘他就会开窍了’。男孩在五岁时开始说话。他曾接受过扁桃体与腺样体切除术。他很少生病,也不挑食。”

假如无理取闹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小孩就有可能要到四岁后才开口说话,这种状况并不罕见。另外,这类型的孩子也有可能对食物挑三拣四或尿床。既然这些状况都没出现在罗伯特身上,那么我们能断定他跟母亲一直以来都维持着非常良好的关系,因此他不觉得有改善的必要。

“两年前,他为了矫正近视开始戴眼镜,他的近视度数约莫为零点三。他大概在一年半前学会自己穿衣服。因为他动作拖拖拉拉的,所以旁人时常得催他穿衣服,他还得花很长的时间才能确定该将哪只鞋穿在哪只脚上。他比同年龄的孩童都高大,身高约一百五十二厘米,体重四十五公斤。”

直到十岁才学会自己穿衣服,这表示他以前真的被惯坏了。他不怎么喜欢自己穿衣服,因为他希望母亲能帮他穿。比同侪都还要高大,有可能是脑下垂体出了问题,但也有可能只是母亲让他吃得很营养,把他养得非常健康。

“他用右手写字,但用左手做其他事。”

这点非常重要,由此我们能确定罗伯特天生是左撇子。生在右撇子世界的他,在适应方面必须面对许多困难,他也被这些问题搞得非常气馁。

“男孩跟母亲和大姐比较亲近,几乎不曾提起父亲。”

花绝大多数时间跟母亲腻在一起,父亲完全比不上母亲,这种现象在被宠坏的孩子身上相当普遍。父亲确实铸下大错,对男孩抱持消极的态度尤其不应该。我确定大姐能够赢得罗伯特的心与信任,但对他来说,跟父亲和解则是更艰难的课题。只要母亲在场,男孩总会跑去找她。父亲应该带孩子出门旅行,与他共度美好的父子时光,跟他变成“好兄弟”。到某个时间点,他也应该向罗伯特坦承自己对他的智商的看法是错的。让男孩与父亲和解,这就是治疗与辅导的起点。

“母亲常请他跑腿儿办事,他很喜欢帮忙,也喜欢谈论这些事。如果她想请罗伯特去商店买两样以上的物品,就得将品项写在纸条上。罗伯特的老师开始记录这份病历之后,店铺老板就建议母亲不要写纸条给罗伯特,他显然也有进步。”

我们根本不能期待不习惯单独行动的孩子,被派去跑腿儿买东西时能记住两项以上的物品。不过店老板了解男孩,对情况也有很精辟的见解。其实不少非专业人士都有这种领悟力。大家注意到罗伯特进步了,这确实是个很好的指针,显示他的困境确实有改善的可能。这也让我们相信绝大多数的严重错误其实都有办法导正。

“有时候母亲会注意到男孩在跟想象中的孩童说话,而且替那位孩童回答问题。他说话的对象通常是男孩。跟男童对话时,罗伯特口齿伶俐,语调粗鲁,就像街上没人管的野孩子一样。他的面部表情会变得很生动,看起来像是在与对方争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