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全身的姿态
今晚我们要来研究弗洛拉(Flora)小姐的困扰,她最大的问题是多年来会突然失去意识。她与父母、两位哥哥和两位弟弟同住,家里还有两名幼童,家庭气氛十分和谐。患者身为唯一的女儿,总能任性地为所欲为,也特别受父亲宠爱。
听到失去意识,我们会立刻想到癫痫(Epilepsy),不过癫痫是用来描述各种疾病的笼统说法。诊断时,个案之间的差异有时极难分辨,全凭内科医师自行判断。癫痫患者通常得在生活中面对严峻挑战,由于这些难题会反映在他们的心态上,有时我们难以判定器质性疾病在哪里止步,疾病又是在何时进入精神上层结构的。癫痫向来被称为疾病,因为癫痫患者始终是由内科医师来照护治疗。这跟外行人对各种精神官能症的态度颇为相似,精神官能症过去总被统称为“歇斯底里”。
真正的癫痫与假性癫痫之间的差异,可通过几大相当关键的症状来判别。真正的癫痫发作时,双眼瞳孔会有所扩张并对光毫无反应。这是器质性癫痫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此迹象未曾出现在弗洛拉的病历中。第二项关键症状,是患者失去意识时会出现巴宾斯基反射(Babinskireflex)(1)。若想测试患者是否出现巴宾斯基反射,可抚触患者的脚底。正常情况下大拇指会向内缩起,但出现巴宾斯基反射时,患者的大拇指会朝脚背方向往上翘。巴宾斯基反射显示患者大脑特定区域受损,使神经冲动无法通过惯常路径来传导。真正的癫痫还能通过其他指标来判断。有时患者会有皮下出血的现象,耳后区域尤其常见;癫痫发作时患者往往会咬自己的舌头,因而唾液中混杂鲜血。患者也会常在癫痫发作时倒地受伤。癫痫患者时常会有瞬间的不祥预感,预知癫痫即将发作,我们将此预感称为“前兆”(aura)。虽然形态各异,但前兆通常都会出现。
这些症状只会在真正的癫痫发作时出现,歇斯底里所致的昏厥则不具这些指标。因为歇斯底里而失去意识时,个体会觉得自己受到伤害,感到绝望无力,并通过全身姿态来表达自身态度。歇斯底里患者的昏厥代表:“我软弱无力。”歇斯底里患者会立刻恢复意识,但真正的癫痫发作时,患者通常会在一段时间内感到昏昏欲睡、头痛与抑郁,此现象可能持续数小时。癫痫与歇斯底里的其中一项重要区别,在于癫痫患者不晓得自己晕过去了,要等症状消退后才会意识到刚才发生了什么事。
绝大多数的癫痫个案,都跟特定心智缺陷脱不了关系,这也让我们在诊断时更难分辨癫痫与歇斯底里的差异。假如以会让真正癫痫患者发脾气的方式责难他,就有可能提升癫痫发作的频率。癫痫患者的脾气通常都不太好。仔细研究癫痫患者的家庭背景,经常会发现某位家庭成员的脾气特别差。我们必须将坏脾气视为自卑情结的征兆。如果在家中,孩子出现癫痫症状,而父亲脾气暴躁,我有时都觉得小孩是在模仿父亲易怒的性格。
有时,癫痫发作会因为癫痫性精神错乱而恶化。癫痫性精神错乱的特点为幻觉,以及狂暴、残酷的行为。癫痫患者通常会被送进精神病院,接受镇静药物治疗,这些药物会使患者成天恍恍惚惚、昏昏欲睡。虽然癫痫未彻底消失,但这种疗法确实能减少癫痫发作的次数。
虽然真正的癫痫与歇斯底里导致的昏厥之间有各项差异,但医生还是很难做出确切的诊断,因为癫痫发作时医生通常都不在场,无法亲自检查瞳孔与巴宾斯基反射。
根据我的经验,癫痫只会出现在某些易感、敏锐的人身上,而且要在他们身处不利的情境时才会发作。我认为这种易感、敏锐的特性,是大脑血管病变所致。癫痫发作时,患者看起来就像大发雷霆那样,仿佛作势要攻击他人。在同时具有脑血管病变以及性格易怒的个体身上,癫痫确实最容易发生。癫痫患者通常很残酷,做梦时也常梦到自己身处残暴或打斗的场面。在癫痫患者的心智组成中,残酷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虽然有些癫痫患者外表看似亲切、温柔、文静,但仔细剖析他们的梦境,就会发现他们一点也不和善,各种残暴的情节都有可能出现。酒精无疑会增加癫痫发作的频率,这点能靠实验来佐证,只不过实验过程可能不太人道。会因酒精而产生不良反应的癫痫患者,应避免饮用任何含酒精的饮料。
在我治疗癫痫的经验中,我发现尽可能让癫痫患者轻松过生活是个很值得参考的建议。此外,就我的经验来看,如果能让患者学习如何变得更强壮、更自立、更冷静沉着,病况也会有所改善。换句话说,我发现当患者在社会中适应良好时,癫痫也会随之消失,就连对于经过许多医师诊断确实患有癫痫的患者来说,这个方法同样管用。我之所以这么说,不代表我有能力治愈癫痫,单纯是想强调只要能提升患者适应社会的程度,有时就能减轻癫痫的症状,患者也能过得更舒适自在。在某些案例中,社会适应能力高到一定程度时,癫痫症状确实也会完全消失。
现在让我们继续分析这名个案。我们知道弗洛拉是家中独女,只有兄弟没有姐妹。就我以往的观察,在这样的家庭中,女孩通常会被过度宠爱,时常无法发展成正常女性角色。她通常会非常顺从,但几乎没什么自信,而且也非常依赖他人。她的发展模式也会使他人必须时常从旁给予支持。她很有可能无法独处。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她还有可能发展出另一种模式:家中独女有可能会以男孩的方式长大,展现坚强、勇敢的性格,并强调男孩子气的特质。浏览病历,我们必然会看出个案走上哪一条发展路径。
我们先前读到个案的家庭气氛融洽,身为独生女的她总是能为所欲为,也特别受父亲疼爱。因此我们能推断患者的性格,应该会像一位被宠坏的孩子那样,尚未发展出充足的心智强度。她或许个性甜美、文静、顺从,而且非常渴望被他人欣赏。我在个案笔记中读到这项陈述:
“第一次发作后,她就跟母亲一起睡。”
从这里就能看出女孩除了不愿独处,初次发病还使她更依赖他人。因此我认为她所谓的癫痫是思考后采取的行动。病历记录还提到:“家庭生活很完满,个案的健康状况非常正常,在这之前也未有精神官能症的迹象。母亲说她在各方面都很完美,很容易就交到朋友。”
在母亲的描述中,弗洛拉像个完美无瑕的孩子。这更让我认为弗洛拉是属于第一型,是甜美、顺服的少女。我们也能肯定她是个被宠坏的孩子,是时候该学习独立了。独立自主能让她获益良多。实际上,如果她想要痊愈,独立也是唯一办法。
“她的休闲娱乐是看电影、欣赏剧场表演和乘车兜风。她的课业表现优异,毕业时是班上第四名。放学后她会接着工作,而且相当乐在其中。”
从校园记录来看,她或许不只想当家中的宝贝,也渴望成为学校中最讨喜的学生。她大概是想靠优异的表现来博取好感。
“目前她担任秘书,表示很喜欢这份工作。还在读书时,她的志向是当老师,但后来放弃了这个目标,因为当老师需要额外加把劲儿。”
我们能再次从这段陈述中看出她缺乏自信,而且不肯努力成为独立的个体。“个案现年二十五岁,听说相貌姣好,只不过有只眼睛略微斜视。她无名指的一截关节被切掉了,不过她双手交握的方式让人很难注意到这个细节。”想来,这些缺陷对她的人生来说举足轻重,她也设法不让自己受这些缺陷影响。在生活中,她总是犹犹豫豫,仿佛对自己不大信任。
“她无法提供任何早年记忆,还抱怨说回想少女时期的经历很困难。”
我相信如果我试着唤醒她的童年回忆,她就能想起往事。对某些人来说,回溯童年经历很困难,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必须回想十二岁或十三岁前令人不快的事件。但这根本没必要。我通常会问:“还记得在学校念书时的事吗?”患者通常在回答这题时都会小心翼翼。如果想了解个案的人格,他选择想起的记忆是非常重要的线索。回溯校园时期的经历之后,个案通常就能想起入学之前的生活片段。我有时候会建议患者写下自己想得起来的早期童年经历,假装是在替自传做重点笔记。弗洛拉想起两场梦境,内容或许值得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