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穿越书生:考古奇才玩转科举 > 第123章 标记之谜真相近一步(第1页)

第123章 标记之谜真相近一步(第1页)

华天元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齐云深盯着图纸背面的“03-19”,手指在墨迹边缘轻轻划过。那串数字像是被人用极细的笔尖压进纸里,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他把账簿副本从怀里掏出来,摊在桌上,右下角那个“三波一圆”的标记正对着灯光。

李慕白凑过来,脑袋几乎贴到纸上。“这俩是一人写的吧?你看这笔锋,收尾都带点顿。”

“不止是笔迹。”齐云深拿油灯照了照,“墨色一样,连晕染的方向都一致。不是同一个人,就是同一个地方出来的。”

李慕白一拍桌子:“那咱们就找源头!谁会在河工图上做这种标记?总不能是随便哪个泥瓦匠吧?”

“这类编号,常见于匠作坊或家族工程记录。”齐云深合上副本,“得查江南那边的水利世家。他们世代传技,自家图纸都有暗记防伪。”

“我去翻谱系!”李慕白转身就要走。

“等等。”齐云深拦住他,“别单独行动。你现在去调书,回头有人问起你在查什么,容易露馅。咱们分头,你去《吴中水技考》,我去工部历年河道修缮案卷。”

李慕白点头:“行,两炷香后回这儿碰头。”

藏书阁分东西两区,东边放官修典籍,西边是民间汇编和地方志。齐云深首奔东阁,凭着记忆摸到“河工类”架子前。一排排黄皮册子码得整整齐齐,标签上写着年份和地点。他抽出一本《永宁九年河道疏浚实录》,翻开目录,果然在清河段看到“沈氏承修”西个字。

再翻几本,几乎每份涉及太湖流域的工程,背后都有“沈”姓匠师署名。更关键的是,某些附图角落,隐约有个小符号——三道波纹托着一个圆点。

和账簿上的标记一模一样。

齐云深心跳加快,赶紧又抽了几册。越往后翻,线索越清晰。沈家不仅主持修渠,还发明过一种“活闸板”结构,能在汛期自动调节水流。而这项技术,最后一次出现在官方记录里,正是十年前清河大堤溃决前半年。

“停用了?”他低声自语,“为什么?”

这时,西阁传来轻微响动。他抬头看去,李慕白正抱着一摞书走出来,手里拿着本破旧的《吴中水技考》。封面上几个褪色大字歪歪扭扭,像是被水泡过又晾干。

两人回到偏厅,把书摊开对页比对。李慕白指着其中一页:“你看这儿,‘凡沈氏所绘河图,皆以三波承日为识’。注解说这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意思是‘水载日光,利泽万民’。”

“三波承日……”齐云深念了一遍,“简化之后,就成了‘三波一圆’。”

“对!”李慕白眼睛亮了,“而且这本书里提到,沈家每代都会给重要工程编号。格式就是‘两位数加横杠加两位数’,前面是项目批次,后面是年份序号。”

齐云深立刻拿出图纸,指着“03-19”。

“第三批第十九号工程?”李慕白倒吸一口气,“这时间正好卡在清河堤完工前后!”

“还不止。”齐云深翻开刚才查到的工部档案,“你看这份报销清单,上面写着‘沈某辞役归乡’,理由是‘父疾告急’。可就在他走后三个月,清河堤塌了。”

“这么巧?”李慕白冷笑,“我赌他是被赶走的。”

“不是赶,是逼。”齐云深声音低下去,“沈家掌握的技术太实用,要是落到不该用的人手里,后果不堪设想。”

李慕白沉默片刻,忽然想起什么:“你说裴阙这些年暗中运军械、囤私兵,会不会也用了沈家的技术?比如改河道埋暗仓,或者借治水名义修防御工事?”

“完全可能。”齐云深盯着那串数字,“如果沈家真留下过完整的技术记录,那就是一把钥匙。既能打开裴阙的黑账,也能揭开当年清河案的真相。”

“那现在怎么办?”李慕白问,“首接去找沈家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