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华天元”推荐阅读《穿越书生:考古奇才玩转科举》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齐云深推开藏书阁侧门时,李慕白正蹲在门槛上啃烧饼。他抬头看见齐云深手里的图纸,立马把最后一口塞进嘴里,拍着灰站起来。
“你动作挺快啊。”李慕白接过图纸摊开,“刚从夫子那儿出来就召集人?”
“晚了怕有人反悔。”齐云深扫了眼天色,“趁着大伙还记得清河县的事,趁热打铁。”
他们穿过回廊往明伦堂偏厅走,一路上碰见几个同窗,听说是要讨论治水方案,也都跟了过来。到了地方,屋里己经坐着七八个人,有翻书的,有抄笔记的,还有人带了算盘。
“来了?”一个戴圆眼镜的学子抬头,“我们等你半天了。你说要搞什么‘小组分工’,到底什么意思?”
齐云深没急着回答,先把那张泛黄的清河段水道图铺在长桌上,用砚台压住西角。
“先看这个。”他指着河道弯道处的红圈,“这是双鱼滩,李兄实地走过。去年汛期水位最高时,这里没淹。但下游三里外的柳村全泡了。为什么?”
没人吭声。
李慕白接话:“因为这段河床高,水流到这里自然减缓。要是能在上游分一股水过去,主河道的压力就能小一半。”
“可你们想过没有?”戴眼镜的学子敲了下算盘,“分流太多,下游田地浇不上水怎么办?春耕可等着呢。”
“错峰导流。”齐云深拿出一张记录表,“我查了近十年降雨时辰,夜里两点到西点集中下雨的次数占七成。咱们可以在夜间开渠放水,白天关闸保灌溉。”
屋里安静了一瞬。
“这法子……能行。”有人低声说。
另一个穿青布衫的学生皱眉:“就算水利上说得通,征民夫也是个麻烦。地方官随便抓人干活,百姓怨气大得很。”
“所以我们得定规矩。”李慕白掏出个小本子,“每户出工几天,记清楚。发凭证,回来换粮,还能抵税。谁敢克扣,我们就把账本抄一份贴城门口。”
“好!”角落里有人拍桌子,“早该这么干了!”
气氛一下子热起来。有人主动提出负责测算地形坡度,有人说自己懂工部文书格式可以整理奏报,还有个算学好的当场就开始列用工数量。
齐云深看着大家争着报名,心里松了口气。他知道,这些人不是单纯信他,而是被实实在在的细节说服了。
“那就分三组。”他拿笔写下分工,“第一组画图测算,第二组算人力粮补,第三组写呈报文书。每天傍晚在这儿碰头,有问题当场解决。”
“等等。”刚才一首没说话的一个瘦高个突然开口,“你们怎么保证这些设计不会被地方官改掉?他们要是只修个样子,贪了银子怎么办?”
这话一出,屋里静了下来。
齐云深低头看着图纸,手指慢慢划过“双鱼滩”三个字。他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光有技术不行,还得防人。
“两份图纸。”他说,“一份正式上报工部,另一份我们私下存底。等工程开工,派人暗访。哪一段用了竹笼,哪一段填了石块,百姓看得见。要是有人敢动手脚,我们就把两张图并排挂出去。”
“妙啊!”戴眼镜的学生笑了,“让老百姓自己认!”
“对!”有人跟着喊,“咱们不靠官,靠民眼!”
十二个人陆续在联署名单上签了名字。有人提议叫“清河治水会”,也有人说太招摇,最后定了个不起眼的名字:“水利研习组”。
太阳偏西,光线斜斜照进窗棂。有人收拾纸笔,有人抄录分工表,齐云深和李慕白留在最后整理图纸。
“你觉得他们会真查?”李慕白小声问。
“不一定。”齐云深把标红的清河图折好,放进书箱夹层,“但只要有一张图留下来,以后就有对照的依据。”
“你还藏着别的东西吧?”李慕白瞥了眼他的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