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四合院里的老中医 > 第八百五十六章 模式上(第1页)

第八百五十六章 模式上(第1页)

第八百五十六章模式(上)

娄晓娥能想到的问题,李胜利一样可以想的到,这就是他之前说产业布局的原因了。

公家的厂子,许多用考核细则来调整,还是不够的。

合资、兼并,也是必由之路。

这就又要讲到堵路了,娄氏企业的规模本就不大,按照现有的资金投入,十多亿,就是娄氏管理的极限了。

娄氏企业,对李胜利而言,也不是那么的重要,无非就是一个样板而已。

投资的样板,娄氏企业之前做的不错,接下来就要上新的样板了,那就是合资模式。

不管是娄氏企业,还是新怡和,亦或是杜娇阳手里的人员,对于身后新兴的庞大市场,都是一样的杯水车薪。

培养一个好的经济人才,可并不比培养一个中医简单。

十年,只是基础知识的掌握时间,历练的时间还不知凡几呢?

边干边培养,也是他们这一集团的无奈之举。

相对于用外边的人,如今内部培养,对李胜利而言,才是贴合实际的。

不用娄晓娥开口,李胜利这边接着说道:

“人员的困境,不用你说,我也清楚。

这事,做起来不易,但也不是没有解决之道。

与其尽数从港城调派,不如使用现成的人材。

公家的许多厂子,在我看来,多数都是难以为继的。

尤其是跟咱们的产业,或是产业园里的行业有关的厂子。

市场冲击之下,很难有他们的活路。

厂子的产品优劣,厂子的技术高低,于我们而言是无所谓的。

但厂子里的人,对我们而言,就是现时可用的人手了。

还是之前的话,这类轻工产业,我们可以占大股。

工人后续的福利待遇,也参照之前办理就好,公家厂子有的,我们必须要有,公家厂子没有的,外面有的,我们也要有。

至于工人后续的退休保障,也不要参照厂企的来,就按当地公务人员的对应待遇来好了。

这样一来,许多事,也就有例可循了。”

立起娄氏企业的合资标杆,就是李胜利要说的重点了,也是港城方面众人过来的原因。

对于新的十亿人大市场,能看到其中潜力的港商,也是数之不尽的。

但娄晓娥率领娄氏企业,在关口这边,起了一个对港资、外资,都不是很友好的开头。

十几亿美刀的投资额度,也大过了港资跟外资的总和。

娄氏企业这边是有求必应,而且是高标准的回应。

这就让其他的入市企业,有些不上不下了。

对标娄氏企业,自己的利润就要受影响。

按照自己的标准来,这边的态度也就冷淡了,不仅没有各项福利待遇,限制也是多种多样的。

娄氏企业的这个头,开的也是有违商业原则的。

但对于行业发展,确实有很好的标杆作用。

本以为不会有任何门槛,而且还全是下坡路的市场,一下被娄氏企业,立起了一人高的台阶门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