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更,于家军扎营椋都城外东郊,距东城门不过十里。
振东伯埋头看堪舆图,听到脚步声过来。
斥候进军帐,说:“家主,都中来函!”
于茂随意摆手,幕僚上前接了信函拆开来看。
“如何?”
“御林军于南北大营集结,分百人为小队,往椋都城潜伏前行。”
于茂研究着路线,目不斜视说:“你怎么看?”
“是徵姑娘的领军作风。”幕僚摇扇,“看来她与她的堂妹关系很不错。”
“同一个祖宗么。”于茂说:“是她应尽的责。”
幕僚道:“明日进城,家主务必要仔细神机营和金羽卫。”
于茂冷笑抬头:“你咋不叫老夫注意锦衣卫。”
幕僚知他,没再接口。
夜已经很深,辽东军过青州,并非只带三千精锐,后续大军会接连赶到,只待破晓。
于茂此行冲冠一怒,实打实地做足准备。
不从唐亦口中讨到个说法,他是绝不会退兵的。
于家沉寂太久了……-
卯正。
百官入端门。
号角声自登天楼冲进云霄,响彻椋都上空。
唐亦穿戴好崭新的龙袍,头戴十二旒冕,在内官簇拥下走出东宫,坐上神机营和金羽卫护卫的龙辇,经亢长宫道,吉象御马伴驾,直抵明和殿。
同一时间,坤宁宫的凤舆穿出月华门,停于明和殿前的白石抱厦边,周巧被宫女搀扶着下地,囱囱捧着盛有玉玺的托盘,跟在她身侧。
太常寺卿快步走过来,对周巧福过一礼,说:“皇后娘娘,按照规矩……”
周巧没有为难他,招手示意囱囱将玉玺交过去。
待皇后这边的人上了抱厦,明和殿前,礼部尚书已经按照规制诵完了仪式宣辞。
隔着高耸的三千玉阶,千步道上密密麻麻列满椋都官员和各地州府奉召进都观礼的地方官员。
唐亦心血沸腾,眼见着太常寺卿托传国玉玺上前。
晨曦薄洒,登顶之路仅一步之遥。
曹大德拂尘回袖,高唱:“叩——”
文武百官先跪。
唐亦后跪。
曹大德望着这一幕,遥想起当年的成兴帝,又想起去岁的唐峻,他走了神,身后的小内宦不由得碰他的胳膊肘,小声提醒道:“总管……”
唐国的将来,究竟何去何从。
曹大德迷茫了。
他不知,今日唐亦伏法,来日这天下百姓,又该奉谁为主。在他重新抬起头的这一刻,却见到一双双渴望的眼,透过重重庄严,传递来如山海般亘古的坚定。
世无两全法。
二十四衙门大总管,再次拉长尖亮的声音。
“传玉玺——”
唐亦恪守礼数,抬高双手去接。
礼部尚书无奈叹气,太常寺卿把托盘递到她手边,微不可察地摇了摇头。
正逢紧要关头,倏有汹涌擂鼓声自端门外爆响,在场之人无不惊愕,纷纷向后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