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寒门书童:高中状元,你们卖我妹妹? > 第544章 德川庆使华陛下有远谋(第3页)

第544章 德川庆使华陛下有远谋(第3页)

“臣在。”首辅赵康上前一步。

“给丁远发一道密电,”陈平川淡淡地说道,“告诉他,倭国要变天了。让他看好德川家,也『帮』好德川家。但凡有不开眼的,敢阻碍倭国『亲近』大夏,让他……不必手软。”

赵康心中一凛,躬身道:“臣,遵旨。”

他知道,陛下的这道旨意,意味著倭国即將迎来一场血雨腥风。但他也知道,这是那个岛国,想要获得新生,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武英殿外,冬日的阳光照在德川庆的身上,他却感觉不到丝毫寒冷,只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

他抬头望著巍峨的宫殿,紧紧握住了双拳。

“倭国的未来,就从今天开始!”

……

德川庆在京城待了整整一个月。

这一个月里,他废寢忘食,如同一个贪婪的海绵,疯狂地吸收著关於大夏的一切。

在首辅赵康和六部尚书的亲自指点下,他详细了解了大夏新政的每一个细节:从“一条鞭法”的税制改革,到“官绅一体纳粮”的社会公平;从“宝钞”的发行与管理,到遍布全国的钱庄信贷体系;从標准化的度量衡,到对商业贸易的鼓励与保护。

每一项政策,都让他感到震撼,也让他深刻地认识到,倭国与大夏之间的差距,並不仅仅是船坚炮利。

而真正让他感到灵魂受到衝击的,是他在格物院和皇家理工学院的所见所闻。

在工部尚书全伯的带领下,他亲眼看到了正在试验中的,效率更高的多管式热交换蒸汽机;看到了工匠们如何利用水力驱动的鏜床,精密地加工著炮管;看到了那台可以织出复杂纹的半自动纺织机,其效率是倭国手工作坊的百倍不止。

在皇家理工学院,他看到了不问出身,只凭才华,就能在这里学习深奥数理知识的寒门学子;看到了那个被皇帝陛下破格提拔为“蒸汽机车总设计师”的江南才女苏晓,正带领著一群工匠,在图纸上激烈地爭论著下一代机车的设计方案。

他甚至有幸,旁听了皇帝陛下面对数百名学生,亲自讲解“虹吸原理”的公开课。

那一刻,德川庆彻底明白了。

大夏强大的根源,是皇帝陛下那句“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对知识的尊重,对人才的渴求,是对“奇技淫巧”的彻底平反。

这是一种思想上的碾压。

带著满腔的震撼与使命感,德川庆回到了江户。

他向父亲德川家康详细匯报了此行的一切,並呈上了自己草擬的一份长达万言的改革计划书——《仿夏维新策》。

德川家康彻夜未眠,看完了这份计划书。第二天,他召集了所有德川家的核心家臣,只说了一句话:“从今天起,庆所说的话,就是我的话。谁敢违抗,就是违抗我。”

有了父亲的全力支持,德川庆的“仿夏改革”,在江户幕府的控制区域內,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展开。

第一步,便是推行大夏的“宝钞”和標准度量衡。幕府设立“倭国中央钱庄”,以德川家储备的金银为本,发行与大夏宝钞等值兑换的“维新券”,並强制在所有商业活动中使用。同时,废除各地大名自行制定的混乱度量衡,一律採用大夏的“尺、斗、斤”为標准。

这一招,直接打在了各地大名的七寸上。货幣和度量衡的统一,意味著他们再也无法通过铸造劣幣、剋扣斤两等方式,来盘剥领地內的百姓和商人,德川家的经济控制力,史无前例地加强了。

第二步,兴办新学。德川庆在江户,建立了倭国第一所“理工学堂”,教材完全照搬大夏皇家理工学院,用重金聘请了数名在大夏留过学的倭国人和几位隨他一同归来的大夏低阶技术官僚担任教师。学堂不问出身,只要通过算学和格物考试,即便是平民子弟,也可入学,学成之后,由幕府直接授予官职。

这更是捅了马蜂窝。在倭国,“学问”和“官职”一直是贵族阶级的专属特权。如今,泥腿子的儿子,竟然也能通过学习什么“算学”,一步登天,成为与贵族平起平坐的“技术官”?这彻底顛覆了数百年来的社会秩序。

第三步,编练“新军”。德川庆从德川家的旗本武士中,挑选了三千名年轻力壮、思想开明的子弟,完全按照大夏神机营的模式进行训练。他们脱下传统的具足,换上大夏制式的军服,学习队列、射击和炮术。武器,则是由大夏总督府“友情提供”的一批刚刚从大夏正规军中淘汰下来的前膛火枪和虎蹲炮。

这一系列举措,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无数巨石,在整个倭国,掀起了轩然大波。

那些守旧的大名和高级武士们,终於从德川庆的改革中,嗅到了毁灭的气息。

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利益,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身份、荣誉和特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