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川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他等的就是这句话。
德川庆的这番话,正中他的下怀。
对於倭国,他的策略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军事占领和资源掠夺。
那太低级了。他要的,是从经济、文化、思想上,对这个民族进行彻底的改造和同化,让它成为“华夏共荣圈”中,一个牢固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一个主动要求被改造的倭国,远比一个被动接受的倭国,要好用得多。
“你的想法,很好。”陈平川缓缓开口,打破了沉默,“朕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高丽抓住了机会,所以他们兴盛。现在看来,你们德川家,也准备好了。”
他看著激动得浑身发抖的德川庆,继续说道:“既然如此,朕便给你这个机会。”
“铁路,可以修。朕会派工部的工程师,去帮你们勘探线路。学堂,可以办。朕准许你们派遣更多的留学生,来我大夏皇家理工学院和国子监学习。至於新政……这需要你们自己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陈平川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朕可以给你支持,但倭国內部的那些阻力,需要你们德川家,自己去扫清。你,明白朕的意思吗?”
德川庆心中一凛。他当然明白皇帝的意思。倭国国內,那些守旧的大名和武士,一直视德川家为“卖国贼”,对大夏的新政更是充满了敌视。想要推行改革,必然会触动他们的利益,一场內部的流血衝突,在所难免。
而皇帝陛下的意思很明確:这是你们的家事,你们自己解决。解决了,大夏的支持就到。解决不了,那就证明你们德川家无能,没资格做大夏在倭国的代理人。
“臣,明白!”德川庆咬著牙,重重地回答。
“很好。”陈平川满意地点了点头,“具体的章程,你稍后去和首辅赵康,还有工部、户部的尚书们商议吧。朕只有一个要求,修铁路的钱,大夏一文都不会出。你们可以用矿產、木材,或者……劳力来抵偿。”
“臣遵旨!”德川庆大喜过望。只要皇帝点了头,其他的都不是问题。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和矿。
“另外,”陈平川又补充了一句,“朕听说,你在大夏留学时,对格物院的那些新东西很感兴趣。这样吧,朕特许你,在离京之前,可以去格物院和皇家理工学院自由参观。让全伯和吴墨,带你好好看看。”
这一下,德川庆是真的惊呆了。
格物院!那是什么地方?那是大夏帝国的心臟,是所有“奇蹟”诞生的地方!別说是他一个外国人,就是大夏的寻常官员,没有陛下的特许,都不得靠近一步。
皇帝陛下竟然……竟然准许自己去参观?
这份恩宠,已经远远超出了君臣之礼,更像是一种……老师对学生的提携。
德川庆的眼眶瞬间红了,他再次深深叩拜於地,声音哽咽:“陛下天恩,臣……臣万死难报!”
陈平川摆了摆手,示意他退下。
看著德川庆恭敬退去的背影,陈平川靠在龙椅上,心中一片平静。
他知道,自己今天播下的这颗种子,很快就会在东边那片岛屿上,生根发芽。他给德川庆的,不仅仅是技术和支持,更是一种思想,一种名为“变革”的思想。
他要让德川庆亲眼看到,大夏的强大,究竟源於何处。不是船坚炮利,而是支撑著这一切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尽其才”的制度。
他要让德川庆回去,替他斩断倭国那些盘根错节的旧势力,將那片土地,彻底犁一遍。
至於德川庆会不会因此坐大,甚至生出反心?
陈平川一点都不担心。
一个从思想到制度,完全复製大夏的国家,如何能反抗它的母体?当倭国的经济命脉、军事命脉、思想命脉全部掌握在大夏手中时,它就永远只能是大夏的影子。
更何况,他还在倭国,留了丁远这么一个后手。
“赵康,”陈平川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