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穿成陪嫁下一秒 > 第52章 义学(第2页)

第52章 义学(第2页)

“愣著干啥,看不见东家来了,还以为是对著我呢狗脾气。”黄挣没好气的看著尚未反应过来的万绥。

万绥和宋亭舟的年岁差不多,年幼一直家贫,这会儿身上穿了一身昂贵的织锦衣裳,连发冠的都是金的,留了一把小鬍子,正瞪著眼睛看孟晚,“孟……孟……孟东家?”

“多年不见,想来万先生过得不错?我在盛京都听过你的大名。”遥想曾经在盛京大火的写书人都已经渐渐沉寂,清宵阁的几位写手的名声反而衝出北地。

当然,这些年也有大量写手模仿清宵阁的话本子,不乏有写的好的,只是到底是少数。

见到孟晚,万绥高傲的脸色瞬间变得侷促起来,他仿佛想起来之前被孟晚训斥的场景,心情就像已经成年了的学生见到了曾经的班主任,更別提与他同届的宋亭舟这会儿已经是朝中重臣,自己写话本子虽然挣钱,但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你忙你的吧,我和黄挣旁边屋子说话。”孟晚隨口说道。

直到他离开,万绥都有一种似梦似雾的迷茫感。

“大嫂,这是这些年阁里的帐本。”

黄挣先用钥匙开了角柜上的锁,从中拿出两本厚厚的帐本,又拿出五本稍薄一些的册子,合在一起也是极为厚重的一摞,“还有这个,你之前交代我的,用你的分成分別在谷阳、谷文、谷青、谷陵四县分別建了四座义学,再加上昌平府的,共五座,这些年的开销都在这儿了,扣除你的分红,还剩下六百二十两银子,我去钱庄给你取出来吧?”

孟晚拿起那五本薄的帐目细细查看,“不必取出来了,先放著。”

帐本上记得不是特別精细,只是大致的记录了一下五所义学中所有孩子的吃穿用度。

孟晚每置办一个產业,走的时候,不是想到其中牟利,而是思索自己离开之后这些產业还受不受他的控制,会不会反水背刺他,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不记起名。

清宵阁全权交给黄挣打理,记在他的名下,聂知遥和他只手里攥著剩下的分红。能者多劳,清宵阁这些年既然都是黄挣打理的,分红便从最以前的一成,变成了一半。

万绥有一成,聂知遥一成,孟晚占三成,这三成孟晚一分不动,全都用来建造了义学。

即是带了一个学字,便不是单纯的育婴堂,世界上的可怜孩子太多了,孟晚不可能挨个托举,他能办到的也只是提供给她们一个棲息之地,让她他们能学到一技之长,自己过活下去。

义学每县各一座,大小也不相同,收养的都是被人遗弃、无家可归的孩子,大部分都是残疾的,最小的尚不足满月。

义学里可以简单的读书识字,都是黄叶费尽心思找的女先生,或是会识字的哥儿。

男孩在义学中可以学到八岁,之后就要出去自己谋生。

哥儿女娘就宽泛的多,义学成立到现在有五年了,也只有寥寥几个要嫁人的,剩下的都在义学中学识字,学学缝补种菜等生存技能。

县城的物价低,帐本上写的清清楚楚,衣服都是买粗布让孩子们自己做衣裳,买了一冬能穿上好几年,变薄了就在往上续,昌平的冬天是真的能冻死人的,也是义学的主要支出。

每月大家可以吃上一次肉,三天可以吃到一次鸡蛋,平常都只有糙米粥,过年过节的时候能吃顿乾饭。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孟晚大致看了一下,帐目没什么问题,“按理说我那些分成应当不大够,怎么还剩下三百多两?”

黄挣把他看完的帐本重新整理好,“嗨,大嫂你都出了钱,我也不可能光看著吧?我也出了一份钱,聂家公子那份分成也说要捐给义学,这便余了些。”

孟晚眼带笑意,“你不错,看来当初我说给你的话,都记心里去了。”

“莫为铜臭役,当守冰心明。大嫂你说的我不光记下来了,还找万绥下下来装裱到了家里,只盼將来我儿子也能如此。”黄挣如今成家立业,人也圆滑不少,但眉宇间依稀还能看出当年不服输的模样。

孟晚心中欣慰,嘴上调侃了一句,“有了孩子就是不一样,三句话不离儿子。”

上午在清宵阁议事,下午刚好去府城的义学看上一眼。

孟晚没叫黄挣陪同,从糕点铺子大包小包的买了好几斤的各色糕点,又去肉摊子那里割了包了好几个肉摊子上剩下的肉。

末了挨个看了看,没有琴娘和她家那口子,便问了句,“大哥,之前在这儿摆摊的二壮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不计其庶
潇湘碧影不计其庶
...
我的帝国
龙灵骑士我的帝国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