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达卡光复与阿萨姆邦前哨战
1951年7月9日,吉大港军管会的电报室里,译电员正逐字翻译达卡城内传来的密报。苏然站在地图前,指尖划过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交汇处——达卡就坐落在这片水网密布的三角洲中心,随着新增10个师(第201-210师)投入战场,我军在英属印度的总兵力己达110个师,东路集群与西路集群像两把铁钳,将达卡城内的英军第14集团军残部(仅剩5个师)牢牢锁在核心区。
“伪军第5师哗变是破局的关键。”苏然对参谋们说,将密报推到桌上,“他们己控制达卡西门,约定明日拂晓打开城门。命令西路集群第31-40师从西门突进,东路集群第11-20师强攻东门,两路在市中心的解放广场汇合;第201-210师沿布拉马普特拉河北上,攻占阿萨姆邦的锡尔赫特,切断英军逃往印度东北部的退路。”
他特别叮嘱:“达卡的国家博物馆藏有大量孟加拉文物,攻城时务必避开,派工兵在馆外构筑防御工事,防止流弹损毁。”
一、达卡攻城战(7月9日-7月13日)
凌晨西点,达卡西门的城楼突然亮起三盏绿灯——这是伪军第5师约定的信号。城门缓缓打开,西路集群第35师的先头部队立刻冲锋,与接应的伪军士兵击掌而过。街道两侧的房屋里,英军哨兵还在打盹,就被突如其来的枪声惊醒,不少人来不及操枪就成了俘虏。
“往市中心推进!”第35师师长骑着战马,在街道上指挥。战士们沿街清剿,遇到负隅顽抗的英军就用炸药包炸开房门,遇到平民则示意他们躲进地下室。在一家面包店,英军机枪手从阁楼射击,战士们没有炮击,而是架起梯子从后窗爬入,用刺刀挑开机枪的三脚架,将其生擒。面包店老板捧着刚出炉的馕饼,塞给战士们:“英国人抢了我三个月的面粉,你们来了,日子才有盼头。”
至清晨六点,西路集群己控制达卡西部的商业区,与东路集群形成东西对进之势。
达卡市中心的解放广场是英军的核心防线,他们在广场西周的政府大楼、银行等建筑上架设重机枪,广场中央的纪念碑被改造成碉堡。东路集群第15师从东门推进至此,与西路集群第35师汇合,双方在广场边缘展开激战。
英军的谢尔曼坦克冲过广场,履带碾过石板路,发出刺耳的声响。第15师的反坦克炮立刻开火,一发炮弹击中坦克的炮塔,使其瘫痪在纪念碑旁。战士们趁机冲锋,却被大楼里的机枪压制,趴在广场边缘的排水沟里无法抬头。
“用烟雾弹掩护!”连长喊道。橙红色的烟雾弥漫开来,战士们跃出排水沟,向大楼冲锋。第3连的战士们搭梯,爬上银行的二楼,用手榴弹炸毁机枪巢,从窗口扔出缴获的英国国旗,换上我军旗帜。至中午,广场周边的建筑被逐一占领,英军退守北部的总督府。
达卡总督府是英军指挥部所在地,围墙高五米,上面布满电网,院内的花园里埋设了地雷。第35师的工兵们用绝缘剪剪断电网,在围墙下炸开缺口,战士们冲进院内,与英军在花园里肉搏。玫瑰丛中的刺勾破了战士们的军装,鲜血滴在花瓣上,与绽放的红玫瑰混在一起。
总督府主楼的英军负隅顽抗,用火焰喷射器封锁楼梯。第15师的战士们从地下室潜入,炸毁主楼的承重柱,整栋建筑倾斜了三十度,英军被迫从窗口跳出,摔在草坪上动弹不得。搜查时,战士们在总督的书房发现了大量搜刮来的文物,其中包括一尊七世纪的孟加拉石雕,师长立刻下令:“派一个排护送文物到博物馆,一件都不能少。”
至傍晚,总督府被完全占领,英军指挥官奥金莱克中将在地下室被俘,他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喃喃道:“大英帝国的太阳,要落了。”
达卡城内的零星英军躲进贫民窟和清真寺,西路集群采取“政治攻势为主,军事清剿为辅”的策略:战士们在街头张贴告示,用孟加拉语广播“投降不杀”的政策;阿訇们在清真寺喊话,劝谕英军放下武器。
在老城区的一座清真寺,200余名英军躲在大殿内,用古兰经当盾牌。第35师请来当地的大阿訇,与英军谈判:“清真寺是神圣之地,不宜动武,你们放下武器,我们保证你们的安全。”最终,英军在阿訇的见证下走出清真寺,放下武器投降。
至当日黄昏,达卡全城被占领,战士们在国家博物馆外拉起警戒线,工兵正在清理馆外的弹片,馆长带着馆员们向战士们鞠躬:“感谢你们保住了孟加拉的根。”
任务完成度:东路集群第11-20师、西路集群第31-40师100完成任务,攻占达卡全城,肃清英军残部,保护文物古迹完好。
二、阿萨姆邦前哨战(7月9日-7月13日)
第201-210师沿布拉马普特拉河北上,目标是攻占阿萨姆邦南部的锡尔赫特——这里是通往印度东北部的门户,英军在此部署了2个师,依托茶园和山地构筑防线。
锡尔赫特的茶园连绵起伏,茶树高约一米,正好为英军提供掩护。第205师的战士们穿着与茶叶颜色相近的黄绿色军装,匍匐在茶园里推进,与英军展开狙击战。神枪手张栓柱趴在茶丛中,一枪一个精准点名,半小时内打掉5个英军狙击手,被战友们称为“茶园猎鹰”。
至中午,茶园防线被突破,英军退守锡尔赫特市区。战士们冲进市区时,发现不少平民举着“欢迎解放”的标语,一名教师说:“英国人把我们的茶叶运到伦敦,却让我们喝不上一口好茶。”
英军从阿萨姆邦北部调派3个师反扑,试图夺回锡尔赫特。第201师在城外的卡西山设伏,战士们在山涧两侧的岩壁上凿出掩体,等待英军进入伏击圈。
当英军的先头部队踏入山涧,第201师的迫击炮立刻开火,山涧两侧的滚石和手榴弹如雨点般落下,英军被压制在狭窄的山涧里,进退不得。一名英军军官试图组织突围,被张栓柱一枪击中胸口,倒在溪流中,鲜血顺着水流染红了石头。
至傍晚,英军的反扑被击溃,伤亡1500余人,被迫退回阿萨姆邦北部,锡尔赫特的防线得以巩固。
第201-210师在锡尔赫特至达卡的公路上设置5处兵站,囤积粮食和弹药。工兵们修复被炸毁的桥梁,当地的阿萨姆族村民主动送来木材,帮助搭建临时栈桥。一名老村民说:“这条路被英国人卡了十年,你们通了路,我们的茶叶才能卖出去。”
任务完成度:第201-210师100完成任务,攻占锡尔赫特,击退英军反扑,巩固阿萨姆邦南部防线,打通达卡至锡尔赫特的补给线。
英军的防御调整与印度独立力量响应
7月11日,伦敦电令印度殖民当局“收缩防线,死守加尔各答”,从旁遮普邦调派5个师增援东部,却在途中遭到印度独立游击队的袭扰,行军速度大幅放缓。7月12日,孟加拉地区的10个印度独立组织发表联合声明,支持我军行动,承诺配合维持地方秩序。
苏然的内政与后勤部署
达卡治理
7月12日,苏然在达卡召开“孟加拉临时治理会议”,宣布成立“孟加拉自治委员会”,由当地商人、学者和宗教领袖组成,负责以下事务:
1开放粮仓,向平民分发从英军仓库缴获的5000吨大米
2修复被炸毁的自来水厂,至7月13日,达卡西部的居民区恢复供水
3组织工匠修复国家博物馆的受损门窗,清点文物并登记造册
阿萨姆邦后勤
为保障锡尔赫特的补给,苏然调派200辆卡车,从达卡运送奎宁、蚊帐和弹药北上。运输队穿越恒河三角洲的沼泽地带时,当地渔民驾驶独木舟在前引导,避开浅滩和暗礁,确保物资准时送达。
7月13日夜,达卡的解放广场上,孟加拉民众自发点燃篝火,载歌载舞。苏然站在总督府的露台上,望着广场上的火光,想起白天在博物馆看到的那尊孟加拉石雕——上面刻着古老的河流与稻穗,那是这片土地最本真的模样。参谋官递来阿萨姆邦的战报,他提笔批复:“稳步推进,善待平民,让每一寸占领的土地,都能长出希望。”
本章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