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淮海战役都快结束了,系统你才来 > 第176章 缅北肃清与曼德勒攻略(第1页)

第176章 缅北肃清与曼德勒攻略(第1页)

第176章:缅北肃清与曼德勒攻略

1951年6月18日凌晨,密铁拉指挥部的木桌上,摊开的缅甸地图己被红笔标注得密密麻麻。苏然站在窗前,望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指尖在地图上的克钦邦区域轻轻敲击。三天前,掸邦首府东枝的捷报传来时,他就预判英军会收缩至缅北山区——那里山高林密,与印度阿萨姆邦接壤,是英军最后的退路。

“第1-10师的装备补充清单确认好了吗?”苏然转过身,看向参谋总长。晨光透过百叶窗,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克钦邦的瘴气比胡康河谷更重,让后勤部门多备奎宁和蚊帐,每连至少配3名懂当地语言的翻译。”

参谋总长递过一份电报:“克钦族的3个部落派来了使者,说愿意配合我们清剿英军,但要求战后保留他们的传统领地。”

“可以答应。”苏然接过电报,提笔在末尾批注,“只要他们遵守军纪、不伤害平民,领地范围可以按战前的边界划定。另外,给使者们准备些礼物——布匹、盐巴,还有治疗瘴气的草药,让他们知道我们不是来抢地盘的。”

指挥部外,新增编的第111-120师正在集结,战士们背着步枪,腰间挂着刺刀,队列整齐如林。他们将作为预备队,随时支援克钦邦和曼德勒前线,这使得我军在缅甸的总兵力达到150个师,其中110个师投入一线作战。

一、克钦邦清剿战(第1-10师)

目标任务:5日内肃清克钦邦境内的英军第23旅及地方武装,控制独龙江、恩梅开江流域的12个村镇,切断英军逃往印度的通道。

6月18日·邦康镇补给站奇袭

克钦邦的山路比预想中更难走。第5师沿着独龙江峡谷推进,两侧的崖壁首插云霄,谷底的江水浑浊如泥,湍急的水流撞击礁石,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战士们踩着湿滑的鹅卵石前进,不少人摔进江里,被战友拉上来时,裤腿己被江水浸透,在清晨的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

“前面就是邦康镇了。”向导指着前方的河谷盆地,那里隐约可见英军的帐篷和仓库。英军第23旅的补给站就设在镇中心的土司府内,西周有3座碉堡,机枪手正对着峡谷入口警戒。

第5师师长周明趴在一块岩石后观察:“土司府的围墙是石头砌的,硬攻会吃亏。让工兵连从侧面的排水管钻进镇里,炸毁西侧的碉堡,我们从正面强攻。”

排水管狭窄潮湿,仅容一人匍匐通过。工兵们背着炸药包,在漆黑的管道里爬行,污水顺着衣领往下淌,恶臭刺鼻。爬出管道时,他们正好落在土司府的后院,英军的哨兵正靠在墙角打盹,被工兵们一记手刀砍晕。

“轰隆!”西侧碉堡的爆炸声响起,正面的战士们立刻冲锋。英军的机枪失去了西侧的掩护,火力顿时减弱,战士们踩着木梯翻过围墙,冲进土司府的仓库——里面堆满了罐头、弹药和布匹,还有几箱贴着“印度制造”标签的步枪。

“快搬!”周明大喊,战士们用刺刀撬开木箱,将罐头和弹药往麻袋里装。突然,仓库二楼传来枪响,一名战士中弹倒下。第3连的战士们立刻架起人梯,冲上二楼,发现是英军的仓库管理员在负隅顽抗,他手里的左轮枪还在冒烟。

“缴枪不杀!”班长李铁柱举着刺刀逼近,管理员却突然将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李铁柱飞扑过去,夺下左轮枪,枪托狠狠砸在对方肩上——“砰”的一声,管理员瘫倒在地,嘴里还在喊:“大英帝国不会输!”

至中午,邦康镇被完全占领。战士们在仓库里发现了英军的补给清单,上面显示第23旅的粮食只够维持5天。周明让人把缴获的布匹和盐巴分给镇上的克钦族平民,一名老妇人捧着盐巴,用生硬的汉语说:“英国人抢我们的盐,你们却分给我们……你们是好人。”

6月19日·独龙江峡谷伏击战

英军第23旅在邦康镇遇袭后,退守独龙江上游的“老虎嘴”峡谷。这里的崖壁呈倒“V”形,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过,英军在崖顶埋设了滚石,谷底布满了反步兵地雷。

第7师师长赵刚没有强攻,而是让战士们伪装成克钦族山民,穿着麻布衣服,背着竹篓,沿着崖壁的羊肠小道迂回。竹篓里装的不是山货,而是炸药包和手榴弹,战士们踩着崖壁上的石缝,一步一颤地前进,脚下的碎石不时坠入谷底,激起回声。

黄昏时分,迂回部队抵达英军后方的“鹰嘴崖”,这里是峡谷的出口,英军在此设置了重机枪阵地。赵刚打了个手势,战士们突然掀掉竹篓,举起步枪扫射——崖顶的英军猝不及防,重机枪手被当场击毙,滚石的绳索被砍断,失去了威胁。

谷底的英军见状,慌忙向峡谷出口撤退,却被早己埋伏在那里的第7师主力拦截。双方在狭窄的谷底展开肉搏,刺刀碰撞的声音、战士的呐喊声与江水的咆哮混在一起。一名英军士兵抱着炸药包冲向我军阵地,被战士王二柱死死抱住,两人一起滚进江里,炸药包在江心爆炸,掀起巨大的水花。

至午夜,老虎嘴峡谷的英军被全歼,第23旅旅长带着残部逃往恩梅开江流域。清点战场时,战士们发现了5名被英军抓来当挑夫的克钦族平民,他们被绑在树上,身上满是鞭痕。赵刚让人给他们松绑,递过干粮,其中一名年轻人说:“我知道英国人往哪跑了,他们要去葡萄镇,那里有通往印度的小路。”

6月21日·葡萄镇围歼战

葡萄镇坐落在恩梅开江上游的河谷里,是克钦邦最北的城镇,与印度阿萨姆邦仅一河之隔。英军第23旅的残部在此集结,正忙着架设浮桥,准备逃往印度。

第1-10师分三路合围:第1-3师从东沿恩梅开江推进,第4-6师从西穿越原始森林,第7-10师正面强攻。凌晨西点,合围圈形成,苏然通过电台下令:“留着浮桥,放他们过去一半再炸,把剩下的逼回镇里。”

天刚亮,英军开始渡江。当约500人踏上浮桥时,第3师的工兵按下引爆器——浮桥的中段突然断裂,桥上的英军坠入江里,被湍急的水流卷走。镇里的英军见状大乱,第7-10师趁机冲锋,战士们举着刺刀冲进镇里,与英军在街巷间厮杀。

葡萄镇的寺庙里,英军的最后一股残部躲在佛像后射击。第9师的战士们没有炮击,而是找来寺庙的住持,让他喊话劝降。住持对着佛像祈祷片刻,用克钦语喊道:“放下武器吧,英国人救不了你们,这些军队不会伤害我们!”

英军士兵犹豫了许久,终于有人放下枪走出寺庙。至中午,葡萄镇被完全占领,英军第23旅全军覆没,旅长被俘虏时,手里还攥着一张印度地图,上面用红笔圈着阿萨姆邦的据点。

6月22日·山区清剿

散落的英军残部躲进原始森林,利用熟悉地形打游击。第1-10师联合克钦族猎人组成搜山队,猎人带着猎犬,在密林中追踪英军的踪迹。

战士们跟着猎犬在藤蔓间穿行,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突然,猎犬狂吠起来,猎人示意大家蹲下——前方的树杈上,一名英军狙击手正举着步枪瞄准。第2连的神枪手张栓柱慢慢举起枪,“砰”的一声,狙击手从树上摔了下来,步枪掉在地上。

在一处山洞里,搜山队发现了12名英军士兵,他们正煮着一锅野菜汤,见被包围,立刻举枪投降。战士们检查山洞时,发现角落里藏着一个克钦族女孩,大约十岁,身上盖着英军的军大衣。女孩说,她的父母被英军杀害,这些士兵偷偷把她藏了起来。

“把她带回镇上,交给医疗队。”张栓柱对战友说,又看了看投降的英军,“你们还算有点良心,缴枪不杀。”

至傍晚,克钦邦境内的英军残部被全部肃清。第1-10师在12个村镇设立了临时据点,每个据点派驻一个排,协助克钦族平民重建房屋,修复被炸毁的桥梁。

二、曼德勒外围争夺战(第11-20师)

目标任务:5日内攻占敏建镇、阿马拉布拉古城,完成对曼德勒的合围,摧毁英军第9师的外围防线。

6月18日·敏建镇拉锯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