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仰光受降与掸邦攻略
1951年6月13日,缅甸仰光外围的包围圈己如铁桶般坚固。苏然的指挥部设在仰光北部的密铁拉镇,这里曾是英军的补给站,如今成了统筹缅甸战场的中枢。墙上的地图用红笔标注着合围圈的推进轨迹,从勃固山脉到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红色箭头最终在仰光城内交汇。
“英军第12师师长通过无线电联系我们了,”参谋官递过译好的电文,“他们愿意投降,但要求保留武器,分批撤离缅甸。”
苏然冷笑一声,将电文扔在桌上:“保留武器?撤离缅甸?他们以为这是在进行绅士间的谈判吗?告诉他们,无条件投降,放下所有武器,集中到指定区域接受改编,否则,合围圈内的炮火会让他们明白什么叫真正的绝望。”
他顿了顿,补充道:“给他们6小时考虑时间,过时不候。另外,让心理战部队加大宣传力度,把我们对待俘虏的政策用高音喇叭在仰光城外循环播放,瓦解他们的抵抗意志。”
一、仰光受降(6月13日-6月17日)
6月13日·最后通牒
仰光城内,英军第12师师长戴维斯看着电文,脸色铁青。他知道苏然的话绝非虚言,外围的炮火试射己持续了两天,城防工事损毁严重,士兵们士气低落,不少人开始偷偷向城外投降。
“将军,我们撑不住了,”参谋长苦劝,“弹药只够维持3天,饮用水也快耗尽了,平民的抗议声越来越大……”
戴维斯沉默良久,最终在投降书上签下了名字。
6月14日·受降仪式
仰光市政广场,英军第12师和缅甸伪军第3师共1。2万人列队投降,将步枪、机枪、火炮等武器整齐地堆放在广场中央。苏然并未亲自到场,而是派第50师师长作为代表主持仪式。当英军士兵放下武器的那一刻,广场周围爆发出缅甸平民的欢呼声。
6月15日-17日·城防接管与秩序重建
-第51-60师进驻仰光市区,接管英军留下的军事设施,张贴安民告示,开放粮仓发放粮食
-成立“仰光临时管理委员会”,吸纳缅甸本地官员和商人加入,负责水电供应、卫生防疫等民生事务
-医疗队在城内设立10个临时诊所,为平民提供免费治疗,仅6月17日一天就接诊3000余人
任务完成度:第31-50师、81-100师均100%完成任务,成功接收仰光,英军及伪军全部投降,无大规模抵抗事件发生
二、掸邦攻略(6月13日-6月17日)
占领仰光后,苏然将目光投向了缅甸东北部的掸邦。这里与中国云南接壤,多山地高原,英军在此部署了第17旅和掸邦地方武装,依托复杂地形构筑了防线,试图阻止我军北上。
“调第101-110师(新增10个师)从泰国清迈出发,经缅泰边境迂回至掸邦南部;第61-70师从仰光北上,沿伊洛瓦底江支流推进,两路夹击,5日内拿下掸邦首府东枝。”苏然在作战会议上部署道。
6月13日·掸邦南部突袭
第101-110师穿越缅泰边境的热带雨林,战士们用砍刀劈开藤蔓,在泥泞中跋涉。至深夜,抵达掸邦南部的景栋镇外围。该镇由掸邦地方武装把守,据点设在镇中心的佛塔内,塔基被改造成碉堡,西周挖有壕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