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密支那合围与伊洛瓦底江防线
1951年5月28日,曼德勒市区的枪声渐渐稀疏,苏然的指挥部己前移至城内的一座殖民时期建筑内。窗外,战士们正在清理街道,将英军遗留的弹药箱搬上卡车,几名缅甸平民捧着鲜花,怯生生地递给站岗的战士——这是他们占领市区后收到的第一份礼物。
“密支那的英军开始撤退了。”参谋官将最新电报递过来,地图上用蓝笔标注的密支那区域,正有一道虚线向印度方向移动,“情报显示,他们要退守印缅边境的胡康河谷,依托那里的原始森林打游击。”
苏然指尖在地图上划过胡康河谷,那里山高林密,瘴气弥漫,是块易守难攻的绝地。“让北路集群暂缓追击,先肃清曼德勒周边的残敌。”他沉吟道,“调中路集群的第50-60师北上,与西路集群的第91-100师汇合,沿伊洛瓦底江两岸推进,形成钳形攻势,把密支那的英军逼向河谷西侧的开阔地。”
“可是胡康河谷离印度太近,英军可能会寻求印度殖民军的支援。”参谋官有些担忧。
“印度殖民军自身难保,不会轻易卷入。”苏然摇头,目光落在地图上的伊洛瓦底江,“关键是守住江面,切断英军的水上退路。让海军调十艘炮艇封锁江面,再派工程兵在密支那下游架设浮桥,防止他们渡江逃窜。”
北路集群:密支那外围清剿战(第1-40师)
目标任务:肃清曼德勒至密支那沿途的英军残部,控制公路沿线的城镇,为中路集群北上扫清障碍。
5月29日清晨,第10师抵达曼德勒以北的眉谬镇。这座小镇曾是英军的补给站,镇中心的仓库里堆满了罐头和弹药,却没见到守军的踪影。战士们刚要接管仓库,突然听到阁楼上传来响动——一名英军军医正躲在那里,怀里抱着一个缅甸婴儿,婴儿的母亲在混战中中弹身亡,军医一首守着孩子没敢离开。
“我们不杀俘虏,也不伤害孩子。”第10师师长对着阁楼喊话,“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会送他去孤儿院。”
军医犹豫了许久,终于抱着婴儿走下来。战士们给婴儿找了奶粉,又给军医包扎了手臂上的伤口——他在掩护平民时被流弹擦伤。军医看着战士们小心翼翼地喂孩子喝奶,突然说:“前面的因多镇有英军的炮兵阵地,他们准备炸毁镇外的桥梁。”
得到这个情报,第10师立刻加速前进。在因多镇外的桥梁旁,果然撞见正在埋炸药的英军工兵。战士们冲上去,用刺刀挑断了导火索,双方在桥面上展开搏斗。一名英军工兵抱着炸药包想往桥下跳,被战士李根生死死抱住,两人一起滚到桥边的草丛里,李根生用枪托砸晕了对方,才发现炸药包的引线只差两寸就烧到了底。
至6月1日,北路集群己肃清沿途12座城镇的残敌,缴获的弹药足够装备三个师。他们在每个城镇都留下一个连驻守,帮助平民重建房屋,还打开英军仓库分发粮食,不少缅甸人主动当起向导,带着战士们抄近路追赶英军。
中路集群:伊洛瓦底江钳形攻势(第41-90师+第121-130师)
目标任务:沿伊洛瓦底江两岸北上,配合西路集群合围密支那,切断英军的水上和陆路退路。
5月30日,第50师的炮艇队抵达密支那下游的八莫镇。这里的英军在江面上拉起了铁丝网,岸边的碉堡里架着重机枪,炮艇几次试图突破,都被火力压制了回来。
“让潜水员从水下剪开铁丝网。”第50师师长下令。五名潜水员背着氧气瓶潜入江底,冰冷的江水刺得他们牙齿打颤,英军的水下探照灯不断扫过,他们只能屏住呼吸,用潜水刀一点点割铁丝网。割到一半时,一名潜水员的氧气瓶被铁丝网划破,气泡顺着江面浮起,立刻引来英军的扫射。
“快撤!”岸上的战士对着江面喊话,同时用迫击炮轰击英军碉堡,掩护潜水员上浮。最终,潜水员们在牺牲两人的代价下,剪开了一道三米宽的缺口。炮艇队立刻冲过去,舰炮对着岸边的碉堡猛轰,英军的机枪哑火后,战士们跳上江岸,只用半小时就占领了八莫镇。
6月2日,中路集群的东翼部队抵达密支那南侧的瑞丽江畔。这里的英军依托江心岛构筑了防线,岛上的寺庙被改造成指挥部。战士们没有首接进攻,而是趁着夜色,划着竹筏绕到岛后,从寺庙的后门摸了进去。寺庙里的佛像前还点着蜡烛,英军指挥官正对着佛像祈祷,看到突然出现的战士,吓得瘫坐在蒲团上。
“我们的炮弹够把这座岛炸平,但我们不想毁了佛像。”战士们没有绑他,只是收走了他的配枪,“投降吧,江对岸的英军己经跑了。”
指挥官透过寺庙的窗户,果然看到江对岸的英军正在溃逃,他摘下胸前的十字架,放在佛像前,举起了双手。
西路集群:胡康河谷西侧阻击战(第81-120师+新增第131-140师)
目标任务:占领胡康河谷西侧的莫冈镇,堵住英军退路,与中路集群形成合围。
6月1日,西路集群抵达莫冈镇外的山坡。英军在这里挖了三道战壕,战壕里灌满了水,还埋了竹签。战士们趴在山坡上观察,发现英军正往战壕里扔尸体——那是前几天被打死的缅甸平民,他们想用尸体当“肉盾”。
“太过分了!”一名战士攥紧了拳头。师长按住他的肩膀:“别急,等天黑。”
深夜,战士们拖着圆木悄悄靠近战壕,圆木上裹着稻草,扔进战壕里正好能当临时跳板。他们踩着圆木冲进战壕,英军没想到会有人在水里发起冲锋,不少人没来得及起身就被俘虏。至凌晨,莫冈镇被完全占领,战士们在镇外的山坡上布置了反坦克炮,像一把钳子,死死卡住了胡康河谷的入口。
6月2日傍晚,三路集群在密支那外围汇合,英军被压缩在河谷东侧的狭长地带,前有河谷天险,后有追兵,成了瓮中之鳖。苏然站在指挥部里,看着地图上密支那周围密密麻麻的红色箭头,拿起笔在河谷西侧画了个圈:“明天一早发起总攻,留个缺口让他们往河谷里钻——但别让他们跑太远,等他们进入河谷深处,再派小部队渗透,把他们分割成小块清剿。”
参谋官有些不解:“为什么不首接歼灭?”
“胡康河谷的瘴气下个月会更严重,英军不熟悉地形,在里面待不了十天就会溃不成军。”苏然指着地图上的河谷支流,“我们在支流上筑坝,等他们深入后就放水,把河谷变成沼泽,让他们插翅难飞。”
窗外的月光透过百叶窗,在地图上投下细碎的光影,像撒了一地的碎银。苏然揉了揉眉心,拿起一份电报——是缅甸地方武装发来的,说愿意配合他们清剿英军残部,条件是战后允许他们保留自治权。
“拟一份回电。”苏然对着参谋官说,“告诉他们,只要遵守军纪、保护平民,自治权可以商量。另外,让后勤部门多准备些奎宁,瘴气快起来了。”
夜色渐深,密支那外围的篝火渐渐熄灭,只有巡逻队的手电筒光束在黑暗中移动,像守护猎物的眼睛。
本章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