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重新安静下来。
埃琳娜轻轻吸了一口气,双手落下。
这一首更短,却比前几首更像她在做一次收束与确认。
第一组音降落时,观众席上出现轻微的错愕。
不是因为难,而是因为她的声音和别人弹这首时完全不同。
许多人习惯将这首曲子当作技巧展示,音符像金属敲击一般密集。
可在埃琳娜手里,它却带着轻微的弹性,像从木头里跳出来的光点,清亮而干净。
音型反复快速交替,手指落键轻却稳。
整个音乐结构被她处理得像一块不断折叠、展开的薄纸。
听的人脑海里浮起的不是技巧,而是一种非常现代感的清晰光泽。
琴音密集却不粘稠,像在透明的空气中不断向上跳升。
和声转折的地方,她的腕部微微带起,声音随之提亮。
观众甚至能想象,在她身体周围的空气随着节奏微微升温。
这不是情绪的燃烧,而是技巧带来的冷光。
一种冷到极致,反而呈现出锋利之美的冷光。
曲子收尾的三个音落下时,空气像被迅速切断,留下纯粹的寂静。
人们在这寂静中停顿了一瞬,随后才想起鼓掌。
掌声不喧闹,却非常肯定。
是那种听众能够立即认出
她不仅稳定
还拥有一种独一无二的演奏气质。
这五首曲子下来,无论风格、叙述还是技巧,她都没有一丝摇摆。
她是站稳在自己的一条线上,把那条线勾得非常清楚。
她一走下台,整条后台通道明显安静了几秒。
不是压抑,也不是惊慌。
是一种被迫提神的感觉。
许多选手放下原本握着的保温杯,
有人重新整理指法,
有人把已经背熟的段落悄悄又默念一遍。
他们没有说话,却很统一地挺直了背。
这种反应不是嫉妒,也不是焦虑。
是一种来自同龄高手之间的正面刺激。
她的演奏把水位线抬得非常高,
让人意识到这里是国际比赛,不是学校汇演,也不是区域赛事。
江临舟在另一侧坐着,静静听完。
他没有露出任何惊讶,只在心里确认了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