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厅的空气在前一位选手退场后显得格外沉重。
观众席上的窃窃私语此起彼伏,刚才两位因紧张而频频出错的选手,让人心头惋惜,也让整个氛围陷入尴尬的低谷。
就在这时,主持人的声音响起。
??陈雨薇。
这一瞬间,观众席上立刻响起一阵小小的躁动。有人轻声低呼,有人下意识坐直了身子。与刚才几位因为失误而显得黯淡的选手不同,这个名字自初赛起便频频被人提起。
严格来说,陈雨薇在初赛时的表现并非最耀眼,分数也没有冲到最前列,甚至有些细节还显得稚嫩。但观众和评委都没有太在意那点不足。她的音色澄澈,气质明亮,在一众演奏中格外醒目。那场初赛过后,观众席上留下的
讨论声里,她的名字被一次次提起;评委们在记录时,也都在纸角留下了额外的注记。
因此,当她的名字此刻被念出时,全场的反应明显不同。观众觉得“终于等到了”,评委们的目光也齐齐抬起,比之前更为专注。
舞台中央,灯光汇聚。
陈雨薇走上台来。
她的步伐不快,却带着一种轻盈。仿佛并不是走在一座庞大的音乐厅舞台上,而是踏在一条熟悉的小路上。黑色长裙随着步伐微微荡起,她的神色没有过多起伏,只是嘴角带着极轻的弧度。
她向观众席微微颔首,又对评委行了一个礼。动作不多,却恰到好处。
然后,她坐到钢琴前。
她没有急着落手。
先是调整凳子的高度,又轻轻抚过键盘边缘,像在确认这架琴的触感。空气在这一刻住,观众席渐渐安静,只剩下呼吸声与期待。
贝多芬《C大调钢琴奏鸣曲》Op。53《瓦尔德施泰因》。
有人在观众席低声复述曲名。
立刻有人眼神一亮。选择这首曲子,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态度。她没有挑那些一听就能博得掌声的炫技小品,也没有走险,去选过于冷僻的作品,而是选择了一首最正大光明、气势开阔的贝多芬奏鸣曲。
这类作品难点不在于某一两个炫目的技巧,而在于整首曲子要保持稳定的张力与控制力。演奏者必须从头到尾撑住气势,把明亮而宏阔的线条拉满,这远比单纯的快指法或高音区爆发更考验功力。
她的双手落下。
第一声响起,清澈而明亮。
不像徐浩那样以重击开场,而是带着奔流的力量,像初夏的阳光倾泻下来。轻快的节奏迅速建立起来,左手和弦稳健,右手旋律在空中飞扬。
观众席立即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意识到,这是完全不同的开端。
她的手指动作干净利落,没有丝毫犹豫。快速的分解和弦如水流一般顺畅,从键盘一端奔涌到另一端,没有半点杂音。旋律在其中生长,像被阳光照亮的枝叶,层层叠叠,却始终清晰。
观众席有人屏息。
这是年轻的声音。没有老练的沉重,而是带着一种澄澈的朝气。音符仿佛在空气中闪着光点,叫人不自觉地跟随。
评委席上,几个人已经提笔。
“音色清爽,控制稳定。”
“速度明快,干净。”
有人甚至轻轻点头,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音乐继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