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重生之我要拿下肖赛冠军 > 第86章 不足(第1页)

第86章 不足(第1页)

第四个名字被念出来时,观众席瞬间躁动了一下。

徐浩。

他从后台走出,步伐带着一股凌厉,鞋跟踏在木板上的声响清脆而有力,像是刻意让人听见。与前几个选手的拘谨不同,他的神情张扬,带着一种几乎要溢出的自信。

走到琴凳前,他停顿了一瞬,抬头扫过观众席,唇角勾起一个极浅的笑意,仿佛是在提醒所有人:接下来,该看他的了。

随后,他拉开凳子,利落坐下,双手自然悬在键盘上。舞台的灯光打在他的侧脸上,明暗分界鲜明。全场安静下来,只剩下一种隐隐的期待感,在空气中缓慢聚拢。

徐浩选的是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

第一声和弦轰然砸下,整个音乐厅像被瞬间点燃。厚重的音响加上疾驰的音阶,仿佛火焰在键盘上燃烧。观众席立刻被震住,前排有人下意识地屏住呼吸,年轻学生甚至悄声惊叹:“好快!”掌声尚未到来,却已能感受到心口

被震得发紧。

随着乐章推进,徐浩几乎用尽全力把每一个段落都打得铿锵有力。八度的狂奔、琶音的飞驰、和弦的层层叠加,每一个技术难点都被他硬生生碾了过去。他的确做到了“全都抓住要点”,演奏没有半分崩塌。

然而,当最初的震撼过去,观众的神色渐渐出现微妙的变化。那股洪流般的声浪,在前几分钟令人血脉贲张,可听得越久,越觉得耳朵发涨。旋律被无尽的强音覆盖,线条模糊得像被大水冲散。有人偷偷揉了揉太阳穴,低声

道:“还是太吵了。”

音乐厅里的氛围逐渐从兴奋变成忍耐。前排的热情观众仍旧瞪大眼睛跟随他的双手,但更多人开始靠在椅背上,神色冷淡。那份最初的压迫力,在持续的轰鸣里,反而显得单调。

评委席上,几支笔同时在纸上移动,动作不急不缓。他们无一否认徐浩的技术??快速段落的干净,八度的稳固,节奏的掌控,全都无可挑剔。可落笔间,眉宇之间,却带着一丝难掩的摇头:这是一场技巧上的胜利,却缺乏

一首奏鸣曲该有的故事性与深度。在这部巨作里,徐浩只给出了炫目的外壳,没有讲述任何能让人记住的东西。

演奏结束时,最后一个和弦如重锤落下。大厅里先是寂静,然后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许多人鼓掌,是因为速度与力量的震慑;但掌声中,却带着一种客气和疏远。

后台的江临舟,静静坐着。他心里很清楚:徐浩的演奏稳、狠、亮眼,却让人心口空落落的。那是“奏鸣曲”的形,却不是“音乐”的魂。

最后一个和弦砸下,全场的空气颤动了一瞬。紧接着,是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徐浩起身,嘴角挂着笑意,昂首向观众致意。灯光照在他身上,他整个人像是被胜利的光环笼罩着。

走下舞台时,他的脚步轻快,甚至带着几分得意。后台的人都能看出,他坚信自己已经征服了评委和观众。他的眼神透着笃定,好像已经看到自己稳稳晋级的结果。

可掌声在门帘后逐渐消散,空气却没有真正的热度留下。观众们刚才的震撼像浪潮般退去,留下的只是耳畔的嗡鸣和一丝疲惫。

江临舟静静望着他走过,神情没有变化。他能感受到徐浩的自信,但心里却清楚:这样张扬而单一的演奏,顶多能让人记住片刻的轰响,却无法真正留下痕迹。

“到这里就差不多了。”

这是江临舟给出的判断。

舞台需要的不只是炫技与喧哗,还要有能让人记住的故事和呼吸。徐浩能走到复赛,靠的是狠劲和稳定,但要继续向前,他的脚步,恐怕就要停下来了。

第五个登场的,是个脸色发白的少年。他选了一首舒伯特的奏鸣曲。原本这首曲子旋律优美,能展现抒情的气质,可他一坐下,就明显能看出心神不宁。第一声落下便显得僵硬,左手伴奏数次踩空,速度时快时慢,旋律的线

条被拉得断裂。台下观众面面相觑,不少人悄声道:“他是太紧张了吧?”

乐章勉强收尾,掌声稀稀落落,带着几分惋惜和疑惑。若不是心理失常,这位选手的底子绝不该如此。

第六位选手上台时,脸色同样凝重,走路时甚至手指都在轻微颤抖。他选择了一首海顿的奏鸣曲,轻快明朗,原本适合拿来调节氛围。可一开头,右手旋律的颗粒感就散掉了,左手和弦更是多次重击出错。他咬着牙撑到底,

最后匆匆收尾。舞台上短暂的静默后,才响起几声客气的掌声。

观众席上议论纷纷。有人摇头叹息:“是心态崩了。”也有人惋惜道:“能进复赛说明实力在的,只可惜没挺住。”

后台的空气一时变得压抑。所有人都清楚??在这种舞台上,技术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能不能顶住灯光与注视。那两位选手,不是没实力,而是被舞台彻底击溃了

后台的名单表上,江临舟的名字被排在最后。作为初赛第一名,他拥有挑选出场顺序的权利,而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压轴。

舞台灯光一轮又一轮亮起,前面的人接连登场。徐浩的炫技引得观众惊呼,随后的两位选手则因为紧张失常,弄得现场议论四起。江临安静地坐在长椅尽头,眼神微垂,没有插手任何人的反应。

他没有急着收束自己的心绪,而是把所有人的演奏都当成样本来观察。谁在炫技,谁在失稳,谁又只是稳妥却乏味。他一一记下,却并不是要比较,而是想确认??舞台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随着场上人数逐渐减少,后台的氛围反而越来越紧。有人拧着手帕不住摩挲,有人一边翻谱一边喃喃自语,紧张得仿佛下一秒就要走错台口。

江临舟却始终静静坐着。厚重的幕布在他眼里像一道沉稳的大门,他不急于推开,而是等着。压轴的位置意味着他有充足的时间,看清别人,也看清自己。

“不急。”他心里轻轻说。

等到舞台彻底安静下来,他才会站起,把自己真正的声音交出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