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大明打工人:我的KPl是拯救世界? > 西山窑火照夜寒(第1页)

西山窑火照夜寒(第1页)

西山,位于京城西郊,山势并不险峻,却因蕴藏丰富的煤炭而成为京畿能源命脉所在。官营的炭窑如同巨大的伤疤,遍布山麓,空气中终年弥漫着呛人的煤烟味。时值寒冬,运输煤炭的骡车、民夫往来不绝,在泥泞冻土混杂的道路上蹒跚而行,更添几分混乱与萧索。

张九九站在一处地势较高的坡地上,俯瞰着下方如同蚁穴般忙碌的窑场。赵铁柱紧随其后,眉头紧锁,低声道:“九九,这地方鱼龙混杂,工部的、宫内惜薪司的、还有各地来的揽头、把头,关系盘根错节。我们贸然过来,怕是……”

“那张纸条不会无缘无故指向这里。”张九九打断他,目光锐利地扫过那些冒着浓烟的窑口、简陋的工棚以及面黄肌瘦、眼神麻木的窑工,“既然宫里有人不想让我们顺利拿到物料,那我们就自己来找找路子,顺便看看,这‘西山炭窑’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他穿着一身半旧不新的青衿,打扮像个寻常书生,赵铁柱则作护卫打扮,两人混在往来的人流中,并不十分显眼。张九九没有直接亮出“格物斋”的身份,那在眼下非但无益,反而可能引来不必要的注意和阻挠。

他们先是在窑场外围转了一圈,观察煤炭的开采、筛选和运输流程。效率之低下,条件之恶劣,触目惊心。开采基本靠镐刨锹挖,运输靠人力背篓或骡车,筛选则是妇女儿童蹲在煤堆旁手工进行,煤尘弥漫,几乎不任何防护。窑口的设计也十分原始,燃烧不充分,浓烟滚滚,既浪费燃料,又污染环境,窑工们更是面有菜色,多有咳嗽之症。

“看到没有,”张九九指着那些浓烟,“至少有三成的煤炭,就这么白白烧掉了。若能改进窑炉,让燃烧更充分,同样多的煤,能多出多少热?能省下多少采运的人力物力?”

赵铁柱对这些不太懂,但也能看出其中的浪费:“确实可惜。但这跟我们格物斋有什么关系?”

“关系大了。”张九九眼中闪过一丝光芒,“陛下要‘实效’,要‘有益’。改进炭窑,提高产效,减少浪费,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实效’。若能因此减少窑工伤亡病痛,亦可称‘有益’。而且……”他压低了声音,“若能在此做出成绩,证明‘格物’之学的用处,便是我们立足的资本,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绕开惜薪司那些魑魅魍魉。”

正说话间,前方一阵骚动。只见几个穿着号褂、似乎是工部小吏模样的人,正围着一名窑工大声呵斥,那窑工跪在地上磕头不止,旁边还躺着一个昏迷不醒、满脸煤灰的年轻窑工,腿以不自然的角度弯曲着,显然是出了事故。

“怎么回事?”张九九走近几步,向旁边一个看热闹的老窑工问道。

老窑工叹了口气,浑浊的眼里满是麻木:“还能咋回事?窑里塌了方,砸断了腿。王管事说他们操作不当,要扣工钱抵赔偿,还要把这受伤的小子扔出去自生自灭……唉,这年月,下窑就是阎王殿里走一遭啊。”

张九九眉头紧皱。他走到那几个小吏面前,拱了拱手:“几位管事,学生路过,见此情形,于心不忍。这位兄弟伤势沉重,若不及早救治,恐有性命之忧。可否先行救人,再论其他?”

那为首的“王管事”是个三角眼,打量了一下张九九的穿着,见不像什么有权势的,便不耐烦地挥手:“哪里来的穷酸,多管闲事!窑上的规矩,坏了事自己担着!快滚开!”

赵铁柱眼神一厉,上前一步,手按刀柄,虽未说话,但那久经沙场的煞气却让几个小吏气势一窒。

张九九拦住赵铁柱,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小的腰牌——那是徐千户留给他的,方便他在西苑范围内行走的凭证,虽无太大权力,但代表着“宫里的人”。他亮了一下,沉声道:“我奉上命,察访西山窑务。见死不救,若闹出人命,上报上去,几位恐怕也难辞其咎吧?”

那王管事看到腰牌上的印记,脸色变了几变,他虽然不认得张九九,但宫里的人他得罪不起,尤其是这种带着“察访”名义的。他立刻换了一副嘴脸,赔笑道:“原来是……是上差。小的眼拙,恕罪恕罪。只是……这窑上确实有规矩,而且这医药钱……”

“先救人,医药钱我来想办法。”张九九斩钉截铁,又对周围窑工道,“来几个人,帮忙把他抬到通风干净的地方去!”

有了他这句话,几个原本不敢出声的窑工连忙上前,七手八脚地将伤者抬走。张九九示意赵铁柱跟去照看,自己则留下来,继续与那王管事周旋。

“王管事,这窑井坍塌,恐怕不全是操作不当吧?”张九九看着那明显缺乏支撑的窑洞口,语气平淡却带着压力,“我看这窑口结构,支撑简陋,开采无序,出事是早晚的。”

王管事额角见汗,支吾道:“这个……上差明鉴,窑上经费紧张,能省则省……”

“省?省出来的钱,够赔人命吗?够弥补停工整顿的损失吗?”张九九打断他,“我观此窑,燃烧不效,浓烟蔽日,亦是极大的浪费。若加以改进,非但能减少事故,更能提升出炭效率,于国于民,皆有裨益。”

王管事将信将疑:“改进?谈何容易……工部的大人们都……”

“工部是工部,我是我。”张九九知道空口无凭,必须拿出点实际东西。他走到一旁,捡起一块煤矸石,又看了看窑口的结构,心中快速盘算。凭借现代对煤炭燃烧和简易通风原理的理解,结合“玉衡”信息中一些关于能量流动的模糊描述,他很快在脑海中勾勒出了一个初步的改进方案。

他找来炭块,在地上简单画了起来:“你看,若将窑口收窄,内部砌设回风烟道,使烟气热量得以留存,助燃新风……同时,加固窑内支撑,采用‘井’字形木架……开采面亦需规划,避免盲目深挖……”

他讲得深入浅出,虽有些术语王管事听不懂,但那清晰的思路、对问题的精准把握,以及画出的简易结构图,都让王管事这个在窑上混了半辈子的老油条意识到,眼前这个年轻人,恐怕真有点门道。更重要的是,对方是“宫里的人”,若真能改进成功,功劳少不了他一份,若失败,责任也落不到他头上。

王管事的态度顿时更加恭敬了几分:“上差高见!小的愚钝,但听上差吩咐!”

张九九知道,这只是第一步。他需要实际验证他的想法。他让王管事找来几个经验丰富又相对可靠的窑工,就在这座刚出了事故的炭窑旁,开始了小规模的改造试验。他没有动用官面上复杂的手续,而是利用王管事那点权限和窑工们改善现状的渴望,因陋就简,就地取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