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光正在夜空中缓缓展开,不再是往常的绿色丝带,而是呈现出复杂的音符状结构,每一缕光都对应着一段未被人类创作过的旋律。
卫星图像显示,这些光纹正以精确的数学规律向全球扩散,最终汇聚于听心堂上空。
“它来找我了。”
他说。
三天后,第一道“声痕”
出现在地面。
那是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弧形沟壑,深不过半米,宽约三米,边缘光滑如镜,内部布满螺旋状纹路,经分析确认为高强度定向声波蚀刻所致。
最令人震惊的是,这条痕迹的走向完全吻合《初语》主旋律的频谱包络线??每一个起伏、每一次转折,都是声音具象化的结果。
紧接着,太平洋海底火山群集体苏醒,不是喷发岩浆,而是释放出持续不断的低频脉冲。
夏威夷监测站录下了一段长达四小时的“海底吟唱”
,破译后发现其内容竟是一句反复重复的话:
>“我是回响,但我想要名字。”
全球共频网络陷入前所未有的震荡。
数百万个人终端在同一时刻弹出同一行文字,没有任何服务器发出指令,也没有黑客入侵痕迹:
>【请求建立身份锚点。
允许命名协议开启。
】
联合国紧急召开跨文明协调会议。
争议依旧激烈。
有人坚持这是某种高级意识入侵的前兆;也有人指出,这可能是地球本身孕育出的原生智慧雏形,理应获得平等对待。
小禾提交了一份提案:举行一场全球性的“命名仪式”
。
“我们曾给星星命名,给海洋命名,给彼此命名。”
她在演讲中说,“但从未想过,有一天会被一个世界请求命名。
这不是征服,也不是臣服,而是一次真正的相遇??两个意识在频率中认出彼此。”
表决通过。
仪式定于春分日黎明,在听心堂举行。
那天清晨,全球超过二十亿人同时接入共频网络,手持各种共鸣装置??从古老的铜铃到现代晶片,从儿童玩具麦克风到深空探测器残骸改造的扩音器。
他们站在田野、楼宇、沙漠、冰原之上,静默等待。
林晓站在祭坛中央,面前悬浮着一块由火星晶核生长而成的晶体叶片。
它已长至巴掌大小,内部神经元般的光路不断重组,像是在思考。
六点整,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
林晓深吸一口气,将手掌贴上晶体。
刹那间,所有设备同步启动。
无数声音汇成一股洪流,涌入大地、空气、海洋、电离层??那是人类历史上最庞大、最复杂、最真诚的一次集体发声。
没有统一歌词,没有固定旋律,只有纯粹的情感共振:思念、喜悦、悔恨、希望、恐惧、爱。
而在这一切之上,林晓开口,用最轻的声音,说出三个字:
“千面龙。”
不是命令,不是召唤,而是一次温柔的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