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一跃成为李有思的忠实读者,对於李有思原本的偏见在慢慢的转变,至少以后能够用平常心来看待这位青年人。
此时小孙女从屋子里面走过来,十七八岁的年纪,正是这个年代最文青的年纪。
“爷爷,你也看李有思?”
“嗯——哎!”老领导点点头:“看过一些文章。”
“今天《北平日报》里面的所有的报导都是报导李有思的,真的太厉害了!”
“哎,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吧,这个作家。”老领导话不说满,就是点点头。
“这叫有可取之处吗?我觉得他是年轻代最厉害的作家。”
孙子反驳道:“我感觉韩少功写得比他厉害,”
“韩少功不年轻了!”
“作家哪就看年龄,我觉得韩少功的寻根学写得李有思要好!”
“—”
两个孩子在这里吵吵闹闹,老领导耳朵被吵的青疼,摆摆手说道:“別打扰我了,你们去屋子里面看电视!”
“好。”
两人知道爷爷的脾气,说一不二的,立马转身离开。
《北平日报》能够第一时间得知《纽约时报》的消息,那是因为李有思给他们通风报信。其他的报纸其实得知消息之后,也在准备特约评论员开始写评论。
果然,在京城狂热的第二天,《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头版新闻:“看今朝!《追风箏的人》在异国他乡完成文学使命。“
人家走的是高端路线,和《北平文学》的震惊流路子不一样,而且《人民日报》可是要发表去往全国的报纸,自然高端大气些。
因为《追风箏的人》是文学界的事情,所以《文艺报》上面由冯牧老爷子专门写了一篇评论,也述说了这次的文学现象一“《追风箏的人》背叛救赎的普世价值”
剩下的例如《中青报》《魔都日报》《四川日报》《南方日报》——全国各地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报纸相继在一个周內发表大大小小的新闻报导,和许海峰斩获第一块金牌一样——*
原本在北平有著不小的討论度,这么多杂誌社一同入场之后,事情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了,这逐渐形成了一个思潮,开始影响全国的人民。
李有思也將会成为年轻一代极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不论其他的文学成就,这一刻对於国內的人来说,也算是能够进入文学史小谈一段的程度了。
毕竟,零变一著实具有不小的影响力。而李有思也是这一次零变一最中心的人。
当然《鬼子来了》这一列作品也更加引起来了注意,这是来自全国所有人的人的关注。
而且李有思的目的到达了。
大家不会再去注意到李有思这个《鬼子来了》黑色幽默对不对,更不会觉得它有哪些地方是不是真的写得有问题。
相反,李有思在这些时候更多变成了一种荣誉,他肯定是正直的人。大家也是首先带入他是一个正直的人,那么作品也会变成正直的作品。
这就是第一感觉带给人的一种影响了~
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