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太太请安分 > 第202章 知难而退(第2页)

第202章 知难而退(第2页)

【求更新频率加快!每天都盼着看下一集!】

更有地方政府主动联系,表示愿为偏远地区设立“流动邮政服务站”,并为像巴图这样的基层工作者提供补贴与保障。

与此同时,小满的志愿者工作也在悄然发生转变。她不再只是陪孩子们做游戏,而是开始记录他们的日常??用摄像机,也用手语日记。她在一次分享会上说:“以前我觉得帮助别人是要给他们光。后来才发现,他们才是光源。我只是学会了如何不挡住它。”

这番话被录下来发到网上,引来无数转发。有网友感慨:“这才是真正的平等??不是俯视的怜悯,而是平视的理解。”

春天来临之际,《无名者之光》完成前六集制作,并受邀参加国内首个“人文纪实影像节”。颁奖礼上,他们意外获得“年度最具社会影响力奖”。主持人念完获奖词后,请沈如枝上台致辞。

她穿着简单的白衬衫,站定后没有讲稿,只说了几句心里话:“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去做‘看不见回报’的事。我想说,回报一直都在。当我们拍下周伯修好收音机那一刻老人的眼泪,当我们看到巴图把录取通知书交到孩子手上时那张灿烂的笑脸,我们就已经收到了最大的回馈??那就是人性的温度。”

台下掌声雷动。

刘松砚坐在观众席,看着台上那个光芒四射的女人,嘴角扬起温柔的弧度。他知道,她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只为生存奔波的广告导演。她找到了自己的使命,也照亮了别人的路。

活动结束后,他们在酒店天台喝酒庆祝。夜风清凉,城市灯火如星河铺展。

“接下来去哪儿?”刘松砚问。

“四川。”她答得干脆,“那里有个精神病院护工,照顾重症患者二十多年。她说,很多人觉得疯子没有感情,可她每天都能感受到他们试图表达的爱。”

他点点头:“那就去。”

她忽然转头看他:“你会不会觉得,我越来越不像从前了?”

“像。”他认真回答,“更像你自己了。”

她笑了,眼角泛起细纹,却美得动人。

几天后,团队抵达川西山区。那家精神病院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设施陈旧,医护人员极少。护工名叫张素芬,五十岁出头,瘦弱却坚韧。她每天给病人喂饭、擦身、梳头,还会拉着他们唱歌、画画。

“阿强今天画了一朵花,”她对着镜头笑着说,“他说送给妈妈。可他妈妈早就走了。但没关系,我就当他妈,收下这份心意。”

拍摄过程中,最震撼的一幕发生在雨夜。一名躁郁症患者突然发病,情绪失控,砸东西、尖叫。其他人都退开了,只有张素芬走上前,轻轻抱住他,一遍遍在他耳边说:“不怕,我在,我在。”

那一抱持续了近四十分钟,直到对方渐渐平静下来。

“我不是不怕,”事后她说,“我也怕。可我知道,这时候如果没人敢靠近他,他就真的孤独了。”

影片发布后,全网哗然。无数心理医生、社工留言致敬。更有公益基金会宣布启动“精神障碍照护者支持计划”,为一线护工提供心理疏导与职业培训。

而这一切,仍在继续。

某日清晨,沈如枝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新疆和田一所小学的校长,说看了《无名者之光》,想邀请他们去拍一位维吾尔族女教师。“她一个人守着一个教学点,十六年没调岗。她说,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愿意上学,她就不会离开。”

她挂掉电话,转身看向办公室墙上挂着的地图。上面已贴满彩色标签??蓝色代表已完成拍摄地点,红色是待访问区域。如今,红线正指向祖国最西端。

刘松砚走过来,递给她一杯热咖啡。“又要出发了?”

“嗯。”她点头,“这次可能要两个月。”

“我陪你。”

她抬眼看他,眼里有光闪动。“你不累吗?常年奔波,吃不上顿热饭,睡不了个整觉。”

他笑:“累啊。可比起那些一辈子困在角落里的人,我们的辛苦算什么?而且,”他顿了顿,“和你一起走这条路,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她没再说话,只是轻轻靠在他肩上。

窗外,阳光洒落,照在桌角那台旧摄像机上。机身已有磨损,镜头却依旧明亮,像一双永不疲倦的眼睛,执着地凝视着人间。

而在千里之外的新疆沙漠边缘,那位女教师正站在教室门口,望着远方的地平线。风沙吹拂她的长裙,她举起手,用手语对空旷的天地比划了一句:

“欢迎你们来。”

摄影机尚未开启,故事已然开始。

沈如枝不知道未来还会遇见多少这样的人,也不知道这条路最终通往何方。但她清楚一点:只要还有人在默默坚守,在无声中付出,在黑暗里点亮微光,她就不会停下脚步。

因为真正的光,从来不在聚光灯下。

它藏在皱纹里,藏在茧子里,藏在一次次无人知晓的坚持中。

而她所做的,不过是蹲下身,轻轻说一句:

“我看见你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