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我不是天才刑警 > 第164章 三年前的往事(第2页)

第164章 三年前的往事(第2页)

林昭迟疑:“可这会不会反而刺激她父亲?万一他看到……”

“那就让他看到。”小舟平静地说,“如果连自己的女儿说出一句话都要被压制,那才是真正该警惕的事。”

任艺沉默片刻,忽然笑了:“你知道吗?我现在有点明白为什么沈培选中你了。你总能在风暴中心,做出最笨但也最锋利的选择。”

当天傍晚,官方公众号发布了那条推文。没有煽情配乐,没有专家背书,只有一段黑白动画:一个女孩坐在房间角落,嘴一张一合,字幕缓缓浮现:

>“爸爸今天又喝醉了……但他睡着的时候,其实挺安静的。”

>“我想他也不是真的讨厌我吧。”

文末附言:

>我们不做评判,不替孩子发声,也不为家长辩护。我们只是相信:每一个试图说话的灵魂,都应被允许带着矛盾与犹豫前行。

>真正的保护,不是捂住耳朵,而是守护他们开口的权利。

一夜之间,评论区涌进上千条留言。

有老师写道:“班上有学生对我说,‘我觉得跟机器说话比跟爸妈轻松’。我当时很难受,但现在明白了,不是孩子疏远父母,而是我们的回应总是太快??快到没留空间给他们整理自己。”

有母亲留言:“我儿子连续两周每天对MZ-007说‘我没事’,我以为他在伪装坚强。直到上周他突然说:‘其实我一直怕你们离婚是因为我不够乖。’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原来他一直在等一个不会打断他的听众。”

也有质疑声:“你们凭什么决定哪些情绪可以被记录?谁来监督这些数据不被滥用?”

对此,小舟亲自回复了一条:

>你说得对。没有人能凭空获得这种权力。所以我们选择放弃盈利模式,接受政府监管的同时拒绝资本介入;所有数据加密存储,访问需伦理委员会联签;技术开源,核心模块独立维护。因为我们知道,一旦信任崩塌,再先进的倾听也只是另一种控制。

>这不是自信,是恐惧后的清醒。

舆论逐渐转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讨论: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孩子的痛苦?是急于解决,还是先学会忍受它的存在?

一周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闭门研讨会,《关于建立未成年人情感权益保护制度的提案》首次进入正式议程。与此同时,国际科技巨头注册的“神经共振情感引导系统”专利,因涉嫌抄袭MZ系列核心技术架构,被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启动无效宣告程序。

而在这场风暴之外,生活仍在继续。

昌平康复中心传来好消息:那位三年未语的老教师,在连续听了一个月《诗经》录音后,终于开口说了第一句话。护士记录如下:

>“我想……再听一遍‘杨柳依依’。”

技术人员立即将其纳入“有效唤醒案例库”,并建议升级音频推荐算法。小舟却否决了。

“不要改。”他说,“让他按自己的节奏来。也许明天他会想听雨声,也许十年后才会念一句‘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重新拥有了选择说什么的权利。”

至于那位被植入虚假幸福记忆的少女,已在日记本上写下第十七个问题:

>“如果我的童年是假的,那我现在感受到的悲伤,是真的吗?”

MZ-007的回答一如既往:

>“你能问出这个问题,说明你已经在用自己的心判断世界。这就是真实的开始。”

小舟去探望她那天,她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手里捧着一本旧相册??那是工作人员根据年代背景拼凑出来的“公共记忆图集”,里面有八十年代的校服样式、老式自行车、街边冰棍摊……

她指着一张泛黄的小学毕业照,忽然抬头问:“你说,如果我真正的父母还在,他们会为我毕业高兴吗?”

小舟没有说“当然会”,也没有安慰她“你现在也是幸福的”。

他只是点点头,轻声说:“我想会的。因为他们生下了你,而你活成了一个敢于追问真相的人??这本身就是值得骄傲的事。”

女孩怔了怔,眼角慢慢湿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