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状元郎 > 第三四一章 赶考路(第2页)

第三四一章 赶考路(第2页)

不是第二,不是第三,而是魁首,天下第一!

台下爆发出喧哗声。有人惊叹,有人嫉妒,也有人鼓掌喝彩。几位考官彼此交换眼神,皆露赞许之色。而角落处,一个身穿锦袍的年轻人脸色铁青??正是赵元衡。

林昭一步步踏上高台,接过那张象征荣耀的黄榜抄录本,双手颤抖不止。礼部官员为他披上大红绸缎,戴上金花幞头,身后鼓乐齐鸣,仪仗开道,准备送他游街夸官。

按照惯例,状元需骑马游遍京城主要街道,接受万民瞻仰。这是读书人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

然而就在起行之际,忽有一骑快马自皇城方向疾驰而来,马上骑士高呼:“圣旨到!暂停游街!”

众人愕然。

骑士翻身下马,手持诏书,宣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岁殿试前三甲,皆才德兼备,然国事紧迫,西夏扰边,契丹窥伺,亟需英才理政。特敕令:新科状元林昭,即刻入翰林院修撰国史,并参议中枢政务,暂缓游街,待半月后补行庆贺之礼。钦此。”

全场哗然。

按祖制,状元例应游街三日,风光无限,如今竟被临时取消,实属罕见。更令人震惊的是,皇帝竟直接命其入翰林参政??这可是以往宰辅重臣才有的殊荣!

林昭跪地接旨,心中震撼难言。

他知道,这不是简单的破格提拔,而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也是一场无形的考验。

回望贡院匾额,“为国求贤”四字赫然在目。他忽然明白,自己的命运,从这一刻起,已不再属于自己。

入翰林院的第一日,林昭便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氛。

院中老学士们对他态度微妙:有人敬重,有人冷淡,更有甚者言语讥讽。一位须发皆白的老编修当着众人面说道:“少年得志,未必是福。昔年王?二十入馆阁,锋芒太盛,终遭排挤,郁郁而终。尔等当引以为戒。”

林昭躬身行礼:“晚生谨记教诲。”

他并不争辩,只是每日早早到院,整理档案,抄录实录,撰写奏议草稿。闲暇之时,便研读历代典章制度,尤其是本朝开国以来的军政要务。他发现,许多边疆战报被刻意淡化,粮饷调度常有亏空,而一些权贵之家却屡屡获得额外赏赐。

一个月后,他在一次内阁会议中被召见。

宰相李迪主持议事,几位参知政事列席,林昭作为新晋修撰列坐末位。议题是关于陕西路旱灾赈济之事。户部尚书汇报说已拨银三十万两,米十万石,足以应对。

林昭却起身道:“启禀相公,据晚生查阅户部账册,去年陕西实征税粮仅八万石,今岁又逢大旱,百姓逃亡者众。所谓十万石米,恐多为虚数。且三十万两白银中,有十二万两划归河东转运使用于‘修堤’,另有五万两转至京西榷货务,用途不明。真正可用于赈灾者,不过十三万两与三万石米,杯水车薪耳。”

满座皆惊。

户部尚书勃然变色:“你一介书生,未任实务,焉敢妄议财政?”

林昭不慌不忙,从袖中取出一本册子:“此乃户部每月收支细目抄录,由晚生逐笔核对。若有差错,愿受责罚。”

李迪接过翻阅,眉头越皱越紧。

良久,他沉声道:“此事需彻查。林修撰,你心思缜密,不如暂领户部核查司事务,专责审计各路钱粮出入。”

林昭躬身应诺。

自此,他开始涉足真正的权力核心。

与此同时,朝中暗流涌动。

赵?多次在皇帝面前诋毁林昭,称其“年少轻狂,擅权妄为”,又暗示其母族与废黜的丁谓党羽有所牵连(实为诬陷)。更有御史弹劾他“越职言事,破坏体制”。

然而皇帝始终不动摇。

某夜,林昭奉召入宫,于延和殿单独觐见。

龙椅之上,仁宗赵祯面容清癯,目光深邃。

“你知道朕为何破格用你?”皇帝开口,声音低沉。

林昭答:“圣意高远,微臣不敢妄测。”

“因为你敢说真话。”皇帝缓缓道,“这些年,大臣们报喜不报忧,朕坐在宫中,听到的全是太平盛世。可民间疾苦、边防隐患,又有几人如实相告?你是第一个敢在朝会上指出户部弊病的人。哪怕你说错了,朕也愿意听。”

林昭心头一热,跪地道:“臣只求无愧于心,不负圣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