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状元郎 > 第三四零章 七月七日晴(第1页)

第三四零章 七月七日晴(第1页)

七月初七是七夕,这天不只是牛郎鹊桥会的日子,还是魁星帝君的寿辰。

所以这晚女子拜织女乞巧,读书人们则会拜魁星爷。正所谓:

‘五彩亭前祝七娘,三家村里拜文昌。

桥填乌鹊星联斗,天上人间。。。

风雪漫天,宫门紧闭。禁军铁甲铿锵,如潮水般涌向襄王府邸。林昭立于太庙丹墀之下,衣袂染霜,掌心伤口渗出的血早已凝固成黑褐色的痂。他望着那卷被皇帝亲手展开的《天禄录》,仿佛看见无数冤魂自纸页间升起??父亲临刑前不屈的目光,母亲病榻上喃喃的遗言,外祖父沈砚舟焚书自尽时那一声长叹……皆在这一刻有了回响。

御座之上,皇帝缓缓合上帛书,双目赤红,似有雷霆在胸中翻滚。良久,他低声道:“朕竟被亲弟蒙蔽至此……十年来,他主持佛事、斋僧布施,每逢朔望必入大相国寺诵经礼忏,谁会想到,这副慈悲面目之下,藏着豺狼之心!”

司礼监掌印太监跪地颤声:“老奴愚钝,未能早察奸谋,请陛下治罪。”

“不怪你。”皇帝摆手,目光扫过阶下群臣,“是朕太过信任骨肉至亲,以致养虎为患。若非林昭冒死呈证,今日便是我大宋江山倾覆之日!”

话音未落,殿外忽传来急报:襄王赵元礼已于府中自缢,遗书一封,称“清君侧乃为国为民,愿以一死明志”。然经查验,其书房暗格内仍藏有密信数十封,皆与边关将领、漕运总督互通款曲,甚至勾结辽国使臣,许诺割让河朔三镇以为酬劳。

林昭闻讯冷笑:“死?他怎敢死!他若真有悔意,何不在十年前放过雁门林氏满门?他若真心为国,为何私囤军粮百万石,致边军冻饿哗变?他若甘心伏法,又何必在临终前烧毁账册、灭口家奴?此等伪善之徒,不过惧怕酷刑加身,抢先一步逃入黄泉罢了!”

百官默然。有人低头避视,有人神色慌乱,更有人袖中冷汗涔涔而下??他们之中,未必无人曾收受天禄会馈赠。

翌日清晨,诏令颁行天下:

**罢黜一切涉天禄会官员,无论品级高低,悉数下狱审问;**

**查封江南、山东、河北等地私仓三百余处,查获陈米腐粟逾八十万石;**

**追缴赃银千万两,充作边饷赈灾之用;**

**特赦原雁门案牵连家属,复林正德官爵,赐谥“忠毅”,建祠祭祀。**

林昭跪接圣旨时,泪流满面。他终于可以告慰父亲在天之灵。

然而,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三日后,大理寺提审被捕党羽。首犯之一乃户部左侍郎周维钧,此人曾主管漕运十余年,是刘廷章(伪)最得力的臂膀。堂上受刑不过,招供道:“小人确系天禄会外围执事,然所作所为,皆奉上命行事。至于真正掌控全局者,并非襄王一人……”

主审官厉声喝问:“还有谁?”

周维钧抬头,目光直指堂外宫墙深处,声音嘶哑:“还有一个‘影子会首’,藏在京畿之外,二十年未曾露面。据传,此人乃是先帝晚年宠幸的一位妃嫔之后,因诞下皇子不成器,遂愤而出宫,隐居五台山修行。但她通过旧日宫人脉络,遥控天禄会财政命脉,每年抽成三成利银,用于供养一支私兵,名为‘白莲卫’……”

林昭闻言心头剧震。他忽然想起母亲临终前最后一句话:“莫走你外公的老路……也莫信那些披着袈裟的女人。”

那时他不懂,如今却如雷贯耳!

披着袈裟的女人?五台山修行?掌控财源?难道……

他还未及细想,忽有锦衣卫飞马入城,带来北镇抚司密报:胥口渡码头发现一艘沉船,船上载有大量火药与引信,原计划于元日大朝会引爆太庙东厢,制造混乱,再由内应趁机挟持太子,宣布废立诏书。而负责运送火药之人,竟是苏州知府李崇文??一个素来以清廉著称的“海青天”。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清理沉船残骸时,搜出一枚玉符,形制古朴,正面刻“慈航普度”四字,背面则是一朵盛开的白莲。

正是当年先帝赐予慧贞妃的信物!

林昭当即求见皇帝,将玉符呈上。龙颜骤变,拍案而起:“慧贞?她不是早在二十年前就削发为尼了吗?朕还亲自敕建清凉庵供她修行,每年派太医问安,赏赐不断……她竟敢……竟敢如此悖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