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案上,摊着不止一份文书。
视线掠过那一叠,随即落在他指尖指向的那份。
字很小,需要眯起眼睛,全神贯注去看才行。
果然,这是一份军报。
六部之事,唯独兵部她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吏部官员考评,讲究的是不动筋骨,只换血肉。
像尚书之流,动一人,只会震动朝野,落得满盘皆乱。
若是从底层落子,一步步剪其枝叶,断其根脉。待到根基稳固,便可连根拔起,朝堂照样稳定运转。
户部税务增减,算清钱粮账务是其次,关键是赋税。
赋税增一分,便是层层加码,落实便是三分,民怨沸腾;
若是减一分,旧部贵族又要联名上书,致使朝中不稳;此事急不得,只能推恩分化,徐徐图之。
礼部虽位列六部之首,看起来十分不起眼,
但宋迎另有打算,悄悄将礼部尚书换成了自己这边的人。
刑部卷宗繁杂,但多为依律法行事,只是有些律法过于严苛,有些律法又过于松懈。
此事不是她一人能定,尚需三行阁□□同商议。
工部水利修一事不难,图纸皆是专业人士定夺,她只需查看银钱与人力……
但兵部——
宋迎没有打过仗,于兵戈一事,脑子里连个大概都没有。
但她还是仔细研读纸上所写。
“……为备战事,于冀州、云州强征丁壮三万,十六至四十岁男丁,皆应召入伍……”
京州生变,从比邻的冀州与云州征兵,确是最佳选择。
但是,在宋迎看来,这本是可以避免的战争。
何须用人命去填?又不是外邦倭寇来袭,非要拼个你死我活!
视线继续下移,再看拟定的抚恤清单。
伤残者,抚恤十两至三十两不等;
若是阵亡,抚恤银两便能有五十两。
宋迎目光凝在最后一行字上。
要换做是她,她宁可战死沙场,为妻儿换那五十两银,也不愿断手断脚的回去,拿着区区十几两,成为一家人的拖累。
本质上便是拿捏住了百姓的心思,让他们心甘情愿战死沙场。
但是一个健壮男丁,对于他家人而言,又何止五十两。
五十两便能买断一切吗?
买不断。
他的死亡不过是政权更迭的牺牲品。
而这场战争,本不必发生。
烛火在她眸中跳动,映出一丝微光。
终于,宋迎问出了那个盘旋心头多日的问题。
“若是……败了,会如何?”
周梿笔尖一顿,他等的不是如此忌讳的叩问。
他抬起眼,迎着宋迎的目光,决然说道:
“绝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