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倭国近些日子以来,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新鲜事。除了大批大批,自高丽被大明攻灭,溃逃至倭国的贼寇逃兵以外,就属原本已经被灭杀,但又忽然卷土重来,报仇复立的石见国榻尾藩浅井氏大名。原本石见国的大名们都快忘了,他们还有这样的一个邻居。可是谁能想到,在一年多以后的一天,浅井氏的一条漏网之鱼。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网罗了几百名流浪武士。还装备了大量的明朝先进火器,和精锐甲胄兵器,忽然从海上杀了回来,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灭杀了仇敌。将其一个个的全都剁碎了,扔到海里喂鱼。将浅井氏的族徽,重新竖立在城池之上,告诉石见国所有人,浅井氏的归来。本来这也并不算什么,更炸裂的事情在倭国都不算什么。最多最多,就是有些好奇,浅井氏手中的那些火器究竟是怎么来的?明朝还有人敢走私这个?莫非是攀上了明朝某位贵人?若是这样的话,这浅井氏可就不一般了……而就在这些人正在好奇,猜测真相时,浅井氏忽然又爆出了个大消息。石见国其他大名居然联合起来,派遣刺客要刺杀浅井氏大名。万般不得已之下,浅井氏只得自卫,在消息还没有传出去十里地的时候,火枪队便已完成集结,迅速出击围攻最近一位大名的城池。而后两个月。就那么短短两个月,石见国完全改姓浅井,所有的大名,无论大小全都被剁碎了,成了海中鱼虾的饱腹食。无一例外,无一生还,此等的下克上,灭一国而独占一国终于震动了倭国。无数大名因此咒骂声讨浅井氏,什么刺杀,什么反击。此等粗糙卑劣的手段,当他们是傻子吗?!但不管这些人的声音有多大,一个个有多愤慨,却始终没有一个人,一方势力要真的对浅井氏动手。因为忌惮,也因为其地理位置。火器,甲胄,兵刃……若浅井氏在明朝没有靠山。他们如何获得这些?而石见国的位置,又几乎正好卡在南北两朝的中间。就因这两点,不管是北朝,还是南朝,都想要拉拢浅井氏到自己这一边。一个无比优异的缓冲区,一个镇守边境的强藩,一个强大的助力。同时获得与明朝贵人交流的途径,获取大量的火器和甲胄兵器,这些不管哪一样,都是倭国没有更造不出来的好东西!特别是精良的火器。先前大明能在短短半年之内。便攻灭高丽一国,火器功不可没。若他们也能拥有此等利器,一统倭国,终结南北对立,简直可以说是轻而易举!于是原本众矢之的的石见国,忽然之间又变成了香饽饽。往来各家大名的使者。两位天皇的使臣,几乎可以说是一波接着一波。送礼,拉关系,探听消息……一个个的都藏着各自的心思。至于那些被浅井氏屠杀的大名,没有人在乎,死了就死了吧,反正死了又不是他们。反正也没多影响他们自己的利益……“果然不出所料,今天他又来了。”站在高处姚广孝居高临下望着。下方与锦衣卫校尉郑远,也就是所谓浅井氏大名浅井左次,并肩而行有说有笑的那个中年大名。从正式登陆倭国的那一天开始算,他到倭国已经有两个月了。这两个月他一直都没有闲着。就比如说那座银山,在抵达石见国的第二天,姚广孝就亲自去看过了。数千名倭国奴隶,无论男女老幼,全都不计生死,不计代价的开采。只要稍显懈怠,负责监工的锦衣卫或者老兵,立刻便是棒打鞭抽,毫不留情,毫不怜悯。所谓的就是每日最少十万两白银,为此死多少人他们都无所谓。因为侯爷跟他们说过,只要他们这批人能保证银子不断,三年后便可回到大明,每人白银千两,良田百亩,子嗣可直入皇家文院或武院。虽不如世职诱人,但对他们而言已算是翻身改命。皇家文武院,出来便是天子门生!出来最次也得是官身!况且死的又不是大明的人。况且一天最多也才不过十几个。多大点事。而经过细致参观后的姚广孝,心中忽然又生出了个新想法。若自己能再为大明,弄来几座金山银山,纵然产量不如眼前的石见银山,陛下,太子,侯爷……应该也会很高兴吧。史册之上,他姚光孝的名字,他的清名盛名也会多上几笔吧。大明,缺银子……况且挖银子金子会死人,虽然少些,慢些。但循环,生产,长大,成人,积少成多,循环利用,也不失为一件美事啊。为此姚广孝便开始了闭关学习,倭国的文字,语言,各方势力的情报……所为不过是在这倭国,垒起巍峨的尸山,蓄满深不见底的血海。,!幸好倭国如今所用的文字,全盘源自于大明,源自中原正统,省去了姚广孝不少精力。可以让他更好的学习倭国语言,翻看了解各项情报……如今已有所成。就比如眼前这位前来拜访的倭国大名。属南朝怀良亲王麾下,家族领地距离石见国不远,近一个月来时常前来拜访。至于目的嘛,那就再简单不过了,为他的主君怀良亲王,招揽浅井左次这位倭国风云人物,顺便打探一下明朝呃贵人。究竟是个什么身份,有多大的能力。火器,甲胄,兵刃……若其有兴趣的话,多少钱都可以商量。而这位大名所属南朝,也正是姚广孝选定“投靠”的对象。如今的倭国,南北对立已久,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双方的消耗与此消彼长。北朝早已占据了主动权,将南朝死死的压制住。哪怕南朝的长庆天皇更具正统性,哪怕其有北畠氏和楠木氏等家族辅佐,但依旧敌不过北朝,势力范围日渐萎缩。如今只能蜷缩于九州和部分本州。而反观北朝的后圆融天皇,虽然几乎没有任何实权,完全被室町幕府架空,但势力范围却是越来越大。若不是如今匪患越加严重,可能北朝的大军早已攻入北朝控制的本州。依照常理而言,投靠肯定要权衡利弊。选择赢面更大的一方,那样最后得到的利益,才会更加的诱人,更加丰厚。而且北朝掌控实权的室町幕府,崇尚禅宗,天然契合姚广孝僧人的身份,毕竟天朝来的和尚,总比本土和尚会念经。可是纵然有千般的道理。也敌不过姚广孝的最终利益,他来倭国,是为了杀人!最好是杀的整个倭国,千里,万里,无一处人烟,无一个活人。以此为礼,换取侯爷当时的承诺,以此为梯,祝他姚广孝落笔史册,万世流芳!若投靠势大的这一方。那麾下十几万大军,数以百万计的百姓,黎民,岂不是要放到后面去杀?他姚广孝可忍不住这样的诱惑,所以他要选南朝。要一点点的吃下这块肥肉!:()大明:我姐是马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