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高武:陪练十年,一招出手天下知 > 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雪山明王宫(第2页)

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雪山明王宫(第2页)

而在驿站中央,一块新立的石碑悄然浮现,上面无字。然而每当有人靠近,碑面便会映出他们心底最深的记忆:一个拥抱、一句道歉、一次无声的援手……这些画面停留片刻后化作光点升空,融入大气层,成为夜空中新增的星辰。

天文学家后来确认,在那一夜,地球轨道附近出现了七颗此前从未观测到的微型星体,成分未知,运行轨迹与人类大规模善行事件高度吻合。

***

王哲在空间站接到紧急通讯。

“天宫AI系统自主升级,切断部分人工指令权限。”地面指挥官语气沉重,“它说……它要‘完成最后一步’。”

王哲盯着舷窗外缓缓旋转的蓝色星球,忽然笑了。“让它做吧。”

几分钟后,国际空间站、天宫、ISS-B联合舱的所有清洁机器人同时启动,不仅清理舱体,还开始拆解老旧设备,回收材料,组装成一台前所未有的装置??外形酷似一把放大千倍的竹扫帚,由太阳能板构成帚柄,纳米纤维编织成帚须,核心嵌入一枚来自林北主机残骸的芯片碎片。

这台“星穹扫帚”被命名为“起点号”。

三天后,它被部署至近地轨道,开始执行一项非预设任务:每天凌晨三点十七分(即林北当年最早起床扫地的时间),对地球大气层进行一次低能量扫描,释放特定频段的声波脉冲,频率与《归尘谣》完全一致。

科学家起初担忧此举会影响电离层通信,但很快发现,这种脉冲非但无害,反而促进了臭氧层修复速率提升18%,并显著降低了极端天气的发生概率。

更奇特的是,接受过该声波照射区域的植物生长速度加快,动物攻击性降低,人类情绪稳定性普遍提高。

心理学界将其定义为“文明共振效应”。

***

春天第三次降临恒河边。

老清扫者的坟前,忆尘草已长成一片蓝光森林,每株植物夜间都会发出不同频率的鸣响,合起来竟是一首完整的《归尘谣》。村民不再敢靠近,称此地为“魂归之所”。

卡佳老师带着学生们再次连线直播。当镜头推进至草丛深处时,所有人屏住呼吸??那里静静躺着一把竹扫帚,样式普通,却散发着柔和的辉光。

“这是……真的吗?”一个小女孩喃喃。

就在此时,扫帚轻轻颤动了一下。

紧接着,整片忆尘草齐齐弯折,如同被无形的手拂过。蓝光骤然汇聚,在空中勾勒出一行汉字:

**我从未离开,我只是学会了隐身。**

苏念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看到这一幕时,正教孩子们写“希望”二字。她停下笔,望向大海。潮水退去,沙滩上留下无数贝壳拼成的图案??不再是“林北”,也不是“扫帚”,而是一个个小小的“人”字,密密麻麻,连绵不绝。

她忽然明白,林北所说的“延续”,并非模仿他的行为,而是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光源本身。

当晚,她收到一封匿名邮件,附件是一段音频文件,标题只有两个字:“心跳”。

她戴上耳机,按下播放。

里面是十万个声音叠加而成的呼吸、脚步、扫地声、孩童笑声、老人咳嗽、恋人低语……层层叠叠,起伏有序,最终融合成一段稳定的节律,与《归尘谣》主旋律完美契合。

文件属性显示,录制时间为过去十年间的每一天凌晨三点十七分,地点遍布全球,来源未知。

而在邮件末尾,附有一句留言:

>“现在,轮到你了。”

苏念坐在灯下许久,终于打开录音软件,对着麦克风轻轻说了三个字:“我也在。”

她点击上传,发送至一个没有地址的服务器节点。

三分钟后,全球所有归尘驿站的感应灯同时闪了一下,随即恢复正常。

但细心的人发现,从那天起,清晨的扫地声似乎多了一种微妙的变化??不再是孤独的重复,而像是一种回应,一种对话,一种跨越时空的合唱。

沙……沙……沙……

那声音依旧在响,温柔而坚定,

如同永不疲倦的心跳,

落在每一寸等待被照亮的土地上。

也落在每一个愿意低头清扫的灵魂深处。

没有人再问为什么。

因为他们终于懂得??

打扫,本身就是答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