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这场旅程不会结束。
就在他们离开后的第三天,那位名叫阿木的少年登录了“心灵回路”国际版APP,上传了自己的录音,并附上一句话:“也许我不是唯一一个想死却不敢说的孩子。但今天,我说了,我还活着。”
这条动态在48小时内获得超过二十万次聆听,引发全国多所中学启动“静默学生关怀计划”。一位教育局官员公开致歉:“我们总要求孩子优秀,却忘了先问他们是否安全。”
与此同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正式邀请“心灵回路”参与全球青少年心理健康项目。评审会议上,当播放知远那段演讲视频时,一位来自战乱国家的代表泪流满面:“在我的家乡,孩子们连恐惧都不敢表达。你们给的不只是技术,是尊严。”
江临川并未出席发布会。那天,他正坐在疗养园的小湖边,陪着知远重新投放那只蓝色胶囊。
“爸爸,我把新写的信也放进去了。”男孩说,“这次我对妈妈说,我会好好长大,也会帮别人找到声音。”
江临川摸了摸他的头,没说话。
湖面平静如镜,倒映着天空流云。一阵风吹过,水波轻漾,仿佛有什么沉在深处的东西,正缓缓浮起。
当晚,他收到一封加密邮件,发件人ID为“L。W。0927”??那是林晚生日的数字编码。系统显示,该账号自十年前最后一次登录后从未激活。
心跳骤然加快。
他点开附件,是一段音频文件,标题只有两个字:“后来。”
播放键按下的瞬间,林晚的声音再度响起??清晰、温柔,带着一丝久违的笑意。
>“临川,如果你听到这段录音,说明你终于学会了停下来。
>我一直都知道你在奔跑,为了公司,为了知远,为了弥补我以为的‘亏欠’。
>可你知道吗?我最遗憾的,不是没能陪你走到老,
>而是没能教会你一件事:爱一个人,不是要替她扛下全世界,
>而是允许自己也需要被爱。
>这些年,你让千万人说出‘我很难受’,
>却始终不肯对自己说一句‘我也需要帮助’。
>别再把自己当成唯一的支柱了。
>你看,知远已经能照亮别人了,
>那么你呢?
>你能不能,也为你自己活一次?
>我不在了,但爱还在。
>它不在完美里,不在成就里,
>它在你肯脆弱的每一秒里。
>所以,请继续听别人说话,
>但也请记得,轮到你的时候,
>把心打开。
>因为你说,我在。
>而我,永远都在听你。”
录音结束,房间里寂静如渊。
江临川坐在黑暗中,久久未动。泪水无声滑落,滴在键盘上,晕开一片模糊。
原来她早就预设了这一切。她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悄悄编写了这段AI触发式留言,设定条件是:当他本人首次完成自我倾诉并上传录音后,自动发送。
她一直在等他回头看见自己。
三天后,江临川做出决定:辞去集团董事长职务,专注“心灵回路”公益发展。他在交接仪式上说:“有些帝国,不该建在沉默之上。”
同日,“终极指令”第三阶段悄然解锁。
所有联网设备在午夜同步更新,界面浮现全新提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