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彻底降临。
“心灵回路”基金会在云南山区建成第一所全封闭式青少年心理疗养中心,命名为“晚晴园”。建筑依山而建,通体透明玻璃,象征“无遮蔽的沟通”。每个房间都配有语音日记装置,孩子们可以随时倾诉,系统会自动生成艺术化表达??诗歌、绘画、音乐,帮助他们重建自我认知。
开园仪式上,江临川致辞只有短短几句:
>“这里不教你们坚强,只教你们如何不必坚强。
>你们不必‘表现得好’,不必‘不让大人担心’。
>在这里,你们可以说‘我很痛’,而不被当作麻烦。
>因为曾经,有一个人没能说出这句话。
>而今天,我们要让她的话,变成千万人的勇气。”
仪式结束后,一个小女孩悄悄递给他一幅蜡笔画:一个男人抱着布偶熊站在雨中,头顶却有一束阳光穿透乌云,照在他身上。
背面写着:“你是那个一直撑伞的人。”
他把画带回书房,挂在秘鲁小女孩寄来的钟楼画旁边。
夜深人静,他再次提笔,续写给林晚的信:
>“今天,我妈道了歉。我没有拥抱她,但也没有怨恨。我们都走了太远的弯路,才终于走到‘承认错误’这一步。
>知远开始做心理咨询了。他说,有时候梦见妈妈消失,会害怕得醒来。咨询师告诉他:‘想念不是病,遗忘才是辜负。’
>我把录音笔放在床头,每天睡前听一段她的声音。不是为了怀念,是为了记住??爱不是完美无缺,而是即使破碎,仍愿修补。
>昨天,我做了红烧排骨,味道终于对了。我盛了一碗,摆在阳台的小桌上,说:‘晚晚,尝尝看。’
>风吹动筷子,像是她轻轻点了点头。”
写完,他合上信纸,放入布偶熊的衬里。那只熊依旧少一只眼睛,但他再也不想缝上了。
有些缺失,不该被掩盖。正如有些痛,值得被留下。
翌日清晨,图书馆的技术人员惊觉,那台HJ-89录音机再度升温,机身表面新浮现一行细小文字:
>“第二次唤醒条件达成:
>施害者亦学会忏悔。”
无人知晓它是如何运作的。但当天下午,全球“情绪日记本”用户同步收到一条推送:
>“你不是孤单的。
>你不是多余的。
>你不是矫情。
>你说出口的每一句话,都在改变世界。
>继续说吧。
>我们都在听。”
江临川站在梧桐树下,仰头望着新生的绿叶。阳光透过缝隙洒落,斑驳陆离,如同无数细碎的回应。
他知道,这场漫长的告别仍未结束。
但至少,他们终于开始了真正的对话。
而这一次,没有人再假装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