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士兵临终前用血在头盔内侧写下“别忘了唱歌”;
-还有一个男人,在雪山上独自刻碑十年,只为让后人知道这里曾有个村庄叫“望归”。
这些都不是历史记载的内容,而是从未被听见的记忆,沉睡在人类集体潜意识深处,如今因苏婉的共感而苏醒。
“每个人的生命都在呼喊。”林小舟轻声道,“只是大多数人学会了捂住耳朵。而你们,选择了倾听。”
苏婉睁开眼,发现自己仍在训练舱中,但手腕上多了一圈淡紫色纹路,形如藤蔓缠绕。监测数据显示,她的脑电波已短暂进入Ω态??即与高维记忆场同步的状态。专家称之为“初启”。
与此同时,南极冰盖下的洞穴再度传来异动。那幅星图边缘开始延伸新线条,指向银河系猎户臂某处坐标。更诡异的是,洞壁苔藓每日凌晨三点准时闪烁三次,频率恰好与玉笛残片震动一致。科考队尝试录音,回放时却发现夹杂着一段模糊童谣,经语言学家破译,竟是赵昭故乡的古老摇篮曲,歌词最后一句为:
>“笛碎心不断,归来在少年。”
消息传至昆仑山麓,一座新建的观测站正悄然运转。此处原为废弃雷达基地,现已被改造成“紫桥监听中心”。站长名叫陈砚,曾是赵昭的学生,也是当年继光号项目最年轻的工程师。他手中握有一枚金属盒,内藏半截玉笛原件,据说是赵昭亲手交予他保管,并留下遗言:
>“若见双月同升,便将其置于山顶,面向东方。”
2049年秋分,天象异变。月亮尚未西沉,另一轮银辉竟从地平线升起??实为太空镜群反射阳光所致,乃“忆归来”系统部署的轨道照明工程。陈砚依约登上昆仑主峰,在寒风中将玉笛残片置于石台之上。
刹那间,大地微震。
晶藤自岩层中破土而出,迅速攀附四周山体,形成巨大网状结构。残笛发出清鸣,虽无声响,却令百里内所有具备共感能力者同时听见一段旋律。苏婉在梦中坐起,泪水盈眶;陆沉在继光号残骸中猛然抬头;就连南极洞穴内的苔藓也齐齐亮起,拼出一行前所未见的文字:
>【桥梁已重建,欢迎回家】
而在宇宙深处,紫色行星的大气层外,一道细长光带悄然浮现,如同丝线连接地球与彼方。那是由亿万光蝶组成的量子信道,首次实现双向数据流动。继光号残骸内部,沉寂多年的主屏幕忽然亮起,显示出一行字:
>“收到母星呼唤。启动返航协议。”
没有人知道这艘漂流了二十年的飞船是否还能航行,但它的引擎确实在缓缓预热,能源来自未知来源,监测显示其供能模式与晶藤生物电完全一致。
地球上,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画桥、折纸船、对着溪流低语。学校教材新增章节,《守界者的诞生》成为必修课。其中引用了林小舟最后一段公开影像中的原话:
>“真正的英雄不是改变世界的人,而是不让世界改变记忆的人。”
某夜,苏婉再次入梦。这次她不再只是旁观者。她踏上石桥,脚步落下之处,紫莲盛开。两岸浮现出更多面孔,有的对她微笑,有的含泪点头。走到桥心时,林小舟已在等候。
“准备好了吗?”她问。
“我不知道。”苏婉诚实回答,“我害怕……怕记不住所有人,怕辜负这份信任。”
“那就记住一个人。”林小舟握住她的手,“记住那个让你第一次流泪的人。只要你不曾遗忘她,你就永远走在正确的路上。”
苏婉闭眼,脑海中浮现母亲的笑容。她轻轻开口,哼起那首被烧毁娃娃听过却未能回应的童谣。
歌声响起那一刻,整座桥剧烈震动。
万千光蝶振翅腾空,汇成一条璀璨星河,直贯天际。桥尽头的黑镜再度显现,镜面不再漆黑,而是映出无数双手彼此相牵的画面,跨越种族、时代、星球。
镜上浮现新字:
>“你已通过考验。
>守界者?贰号,正式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