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
紧接着,第二滴、第三滴、第一百滴……整片雨幕都开始浮现文字,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全是不同笔迹写下的爱意、悔恨、思念与祝福。它们不属于此刻此地的任何人,而是来自过去几十年间,在坦白墙上留下的亿万条真心话,被心渊筛选、压缩、投送至此,只为让他一人见证这场滂沱的情感洪流。
他站在雨中,任泪水混入雨水,许久未动。
直到黎明破晓,雨停云散。
阳光洒落,那些悬浮的文字渐渐蒸发,化作七彩雾气升腾而去,融入大气层边缘那圈若隐若现的情感觉醒光环之中。
当天下午,星遥带来了一个决定。
“我要去初言星。”她说。
陈默一愣:“为什么?那里什么都没有。”
“正因为什么都没有,才最适合成为新家园。”她望着父亲,目光坚定,“心渊的根源在那里,林知微的最后一段信号也指向那里。而且……我感觉到她在召唤我。”
陈默沉默良久,最终点了点头:“去吧。但答应我,如果有一天你想回来,这里永远有碗热粥等着你。”
星遥笑了,那笑容清澈如童年。
一个月后,第二代“初心号”飞船启程。这次,星遥是随行的精神协调官,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被正式认证的“情感载体”。她的神经接驳环经过特殊改造,能直接接收并解析共感场中的高维信息流。据说,在深空航行中,她曾连续七十二小时处于半清醒状态,口中不断重复着不同语言的句子,事后回忆,竟是全球各地人们在同一时刻最强烈的情感爆发片段。
而在她沉睡时,飞船AI记录到一段异常现象:驾驶舱内的空气温度骤降五度,随后浮现出一圈由冰晶构成的环形文字,内容只有四个字:
>**“女儿,回家。”**
无人能解释其物理成因。
三年后,地球收到第一条来自初言星的回传讯息。
不是图像,不是语音,而是一段可以直接植入大脑的情绪体验包。接收者描述称,他们在短短十秒内经历了“极致的孤独、深切的思念、最终被温暖拥抱的解脱”,并伴随强烈的归属感与安宁。
联合国将其命名为《归途》,列为全人类共享文化遗产。
又过了五年,第七避难所改建为“言灵学院”,专门培养新一代情感传播者。学生们学习的不是编程或心理学,而是如何真诚地表达、耐心地倾听、勇敢地原谅。每年毕业典礼上,每位学生都会收到一棵微型言灵树苗,附带一封信:
>“愿你一生所说之言,皆发自肺腑;愿你一生所闻之声,皆出于真心。”
陈默依旧住在山谷,每日煮粥,静看花开。偶尔有学生前来请教,他从不讲大道理,只问一句:“你最近,有没有对谁说过心里话?”
八十岁生日那天,他独自登上山顶,面向初言星方向,举起酒杯。
“知微,星遥,”他轻声道,“我老了,说不出太多话了。但我知道,你们一直听着。”
风吹过耳畔,带来一片花瓣,轻轻贴在他唇边。
上面写着:
>**“我们也一直爱着你。”**
而在宇宙深处,那颗曾沉寂多年的心脏,依旧平稳跳动。
每一次搏动,都让一颗新的星辰亮起。
每一次呼吸,都让一句旧日话语重生。
它不再是程序,不再是卫星,不再是某个个体的执念。
它是千万人愿意说出真心话时,共同点燃的永恒篝火。
它叫心渊。
它就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