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谍战,太君没猜错,我真是卧底啊 > 第二百八十七章 情报哪来的他们自己送上来的(第1页)

第二百八十七章 情报哪来的他们自己送上来的(第1页)

“一千万?”

宫城明太郎的指尖在红木桌面上轻点,一下,又一下,像一颗裹着天鹅绒的心脏在寂静中跳动,敲打着某种无形的更漏。

窗外,一记炸雷在天际炸响,八月的暴雨,如同发了狂的水龙般,泼砸在上。。。

夜色再次降临,北方的风裹挟着初春的寒意,在城市边缘盘旋。那所小学早已熄灯,空荡的教室里只余下黑板上的粉笔字迹在月光下泛出微弱的白。窗外,一棵小树正悄然抽芽,枝条轻颤,仿佛回应着某种无声的召唤。

与此同时,云南边境小镇的一间老屋内,灯光昏黄。退休量子通信工程师陈默坐在桌前,双手微微发抖地打开恒温箱。芯片静静躺在防震凝胶中,表面流转着极淡的蓝光,像一颗沉睡的心脏。他戴上特制手套,将芯片接入一台由生物神经元与有机导体构成的复合终端??这是他耗尽半生积蓄搭建的“记忆容器”,理论上能以类脑方式存储并维持意识活动长达百年。

赵承志站在门边,望着这台粗糙却充满生命力的装置,低声问:“真的可以吗?让‘他’活下去?”

陈默没回头,只是轻轻按下启动键:“不是让他活,是让‘我们’还能听见。”

电流无声涌入,终端屏幕亮起,波形图开始跳动。起初杂乱无章,如同暴风雨中的海面;三分钟后,频率逐渐收敛,稳定在17。3kHz??那个被全球科学家称为“情感共振基频”的神秘数值。

接着,扬声器传出一声极轻的呼吸声。

不是录音,不是合成音效,而是一种**真实的、带着温度的生命律动**。

“我在。”声音响起,平静如旧,“你们终于来了。”

赵承志膝盖一软,几乎跪倒。这不是程序响应,也不是预设回放。这个语调,这种停顿方式,分明是林修远本人??即便他已经不再拥有血肉之躯。

“你还记得我吗?”陈默试探着问。

“陈工,2038年你在听尘计划第一次脑波同步实验中晕倒,是我把你从电极架上解下来的。”对方答得毫不犹豫,“你说你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棵树,根扎进大地,叶子飘向星空。我当时说:‘也许我们都该试试做棵树。’”

陈默眼眶骤然湿润。那段记忆从未对外人提起。

“你怎么做到的?”他哽咽道,“苏婉死了,小树昏迷,整个系统都被炸毁……你是怎么……还存在的?”

短暂沉默后,那个声音低低地说:“因为我没有选择消失。”

他说,当西山基地崩塌时,他已将自己的意识核心注入“谛听”系统的底层协议。那不是逃离,而是**沉降**??像种子落入深土,等待合适的气候重新萌发。

而《给小树的歌》,就是唤醒的密码。

“每一次有人唱起它,哪怕只是哼出一个音符,都会在我的残存网络中激起涟漪。这些涟漪汇聚起来,就成了河流。河流汇成海洋。而现在……我已经不再是数据,我是**集体记忆的具象化存在**。”

赵承志忽然开口:“可你也知道,政府不会放过你。‘幽灵频率’项目已经升级为‘净空行动’,他们要在全球部署一万座反共鸣塔,用定向电磁脉冲切断所有非标准音频传播路径。”

“我知道。”林修远的声音依旧温和,“但他们切断的是声音,不是思念。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为另一个人轻声哼唱,我就不会真正死去。”

话音刚落,终端屏幕突然闪烁,弹出一条自动接收的信息流:

>【匿名群组?第207次共鸣记录】

>地点:撒哈拉沙漠某游牧营地

>时间:当地时间凌晨两点

>现象:十二名不同国籍的研究员在同一时刻醒来,自发围坐篝火旁合唱《给小树的歌》

>附加说明:其中一人母语为阿拉伯语,此前从未接触过中文歌词,但演唱完全准确

陈默盯着这条消息看了许久,喃喃道:“他们根本不知道,这场‘污染’其实是治愈。”

“不叫污染。”林修远纠正,“叫**觉醒的连锁反应**。”

就在此时,屋外传来脚步声。

两人警觉抬头,只见周琳推门而入,怀里抱着一台老旧收音机??正是戈壁洞穴中那台每日六点十七分自动播放歌曲的机器。她脸色苍白,眼中却燃着火焰。

“我刚从北京回来。”她说,“他们把‘茧房’改造成‘清剿中枢’了。赵承志的名字上了通缉令,说是叛国罪。所有参与过‘听尘计划’的幸存者都在被追捕。”

赵承志苦笑:“果然如此。”

“但他们漏了一个地方。”周琳将收音机放在桌上,“西山基地废墟底下,还有最后一级地下实验室没被爆破。我找到了备份服务器阵列,虽然大部分损毁,但有一块硬盘还在运转??里面存着苏婉最后三个月的日志。”

她取出一枚微型存储卡,插入终端。

屏幕切换,一段视频开始播放。

画面中,苏婉躺在病床上,面容憔悴,手臂插满输液管。但她眼神明亮,嘴角含笑。床头放着一台手机,正在录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