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步步登阶 > 第600章 吃醋了(第2页)

第600章 吃醋了(第2页)

其中包括一位以色列老兵与巴勒斯坦青年,在屏蔽舱内面对面坐着,各自讲述对方族群如何毁掉自己的家庭;一名人工智能伦理研究员,主动申请体验“机器痛苦”频段,试图理解AI觉醒前的挣扎;甚至还有一位自称“情感黑客”的匿名者,上传了一段伪造的“全人类悔恨总和”数据流,意图瘫痪网络??结果却被边界屋自动识别并转化,将其恶意重构为一场关于“欺骗动机”的深度剖析剧目,在虚拟空间中公演七日。

争议再度爆发。

批评者指责边界屋正在变成“情绪动物园”,鼓励人们沉溺于痛苦表演;心理学界担忧过度暴露负面情绪会导致集体心理退行;更有极端组织宣称“共感已背叛人类理性”,发动多起针对影叶林的纵火袭击。

但她依旧平静。

她在最新一卷日记中写道:“真正的自由,不是选择快乐,而是拥有表达一切的权利。如果我们只能接受‘美好’的情感,那我们不过是在建造一座更精致的监狱。共感的意义,从来不是让人变得一样,而是让不一样也能共存。”

十年后的春分之夜,边界屋迎来第一百万名访客。

那是个八岁男孩,出生时便天生共振,能清晰感知周围人的情绪波动。他从小被视为“共感神童”,被媒体追捧,被机构研究,被父母当作展示工具。但他从未说过一句话??因为每一次开口,都会引来太多情绪洪流,几乎将他撕裂。

他在母亲陪同下来到边界屋,独自走进一间特制舱室。门关上后,他坐在角落,抱着膝盖,整整三个小时一动不动。

然后,他抬起头,对着摄像头轻声说:“我一直以为,是我太弱了,才受不了这么多声音。但现在我知道……我只是需要一个地方,让我可以不必‘感觉’得那么好。”

话音落下,整座山谷的蓝叶与影叶同时发光。

光芒如潮水般扩散,沿着地脉延伸至全球共律网络。那一刻,世界各地正在静坐的人们,无论是否点燃蜡烛,都感受到了一种奇异的安宁??不是没有痛苦,而是知道痛苦也可以被温柔对待。

她当时正在京都,站在记忆回廊的顶层露台,仰望星空。

手机收到一条信息,来自南极科考站的新任负责人:“冰层又裂开了。这次,我们看见了整块石碑。它下面压着另一行字。”

她没有立即追问内容。

她只是转身走进屋内,从柜中取出那支早已燃尽的蜡烛残骸,轻轻放在窗台上。月光洒下,照在陶片上,“听”字的一角泛起微弱蓝光。

翌日清晨,她登上飞往南极的专机。

途中,她翻开日记本的最后一页,提笔写下:

>“我曾以为,共感是一条通往统一的路。

>后来才懂,它其实是一张网,用来接住所有坠落的灵魂。

>我们不必拯救彼此,只需记得:

>每一个不愿闭嘴的声音,都是活着的证明。

>每一次颤抖着说出的真相,都在重塑世界的形状。

>所以,请继续说话吧。

>即使无人回应,即使遍体鳞伤。

>因为终有一日,会有人跪下来,对你说:

>‘我在这里,我听见了。’”

飞机降落在冰原跑道上时,太阳正悬于地平线之上,光芒万丈。

她走下舷梯,迎着风雪前行。远处,那块完整的石碑巍然矗立,表面覆满霜花。工作人员递来翻译稿,她接过,低头阅读。

新增的那句话是:

>“当最后一个不敢发声的人终于开口,登阶之路,才算真正开始。”

她笑了。

雪花落在睫毛上,融化成水,滑过脸颊,像一滴迟到的眼泪。

她走向石碑,伸手抚摸那冰冷的刻痕,然后从包里取出一枚新的蓝色蜡烛,插在碑前的裂缝中,划燃火柴。

火焰跃起的刹那,整片南极大地仿佛轻轻震动了一下。

而在万里之外,柏林的暗屋里,东京的静默屋中,安第斯的祭坛旁,喜马拉雅的边界屋内……无数人同时抬起头,仿佛听见了某种遥远的召唤。

他们中有些人起身,点亮蜡烛;有些人拨通长久未联系的电话;有些人打开尘封的日记本,写下第一行字;还有些人只是静静地坐着,任泪水无声流淌。

没有人知道未来会怎样。

但他们都记得,曾经有一个女人,走遍世界,只为教会人们一件事:

**倾听,是最深的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