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她收到一封匿名信,寄自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一个废弃邮局。信封里只有一张泛黄的照片:一群穿着旧式科考服的人站在沙丘上,背景隐约可见一座半埋于黄沙中的金属建筑,顶部刻着模糊符号??与“问途旅者”立方体上的纹路惊人相似。
照片背面写着一行小字:
>“他们来过,早在一百年前。”
阿宁立刻组织勘探队前往该地。挖掘持续了十四天,最终在地下三十七米处发现一座完整设施,内部设备虽严重腐蚀,但仍可辨认为某种早期量子通信阵列。最令人震惊的是中央控制台的日志残片,记录时间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最后一行输入指令赫然是:
>“发射‘初问’信号包,目标:猎户座方向。附言:若百年后有人回应,请代我问一句??
>‘你还相信星星会听懂眼泪吗?’”
她瘫坐在地,脑中轰鸣。
原来早在梦网诞生之前,就有人试图向宇宙发问。而那些被称为“问途旅者”的存在,或许并非首次接触人类文明。他们收到的,是跨越时空的第二封信。
“所以……我们从来都不是第一个提问者。”她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只是接过了别人未完成的火炬。”
这一年冬季,第一届“跨星纪问会”在知识中枢塔召开。人类与旅者通过双轨系统进行首次正式对话。议题只有一个:
>“什么是你最不敢问的问题?”
人类代表是一位八岁失语症男孩,他在母亲鼓励下走上讲台,用颤抖的手举起一张卡片,上面写着:
>“如果我一直不会说话,爸爸妈妈还会爱我吗?”
全场寂静。
片刻后,银色溪流剧烈波动,一段图像缓缓浮现:一颗行星表面,一群无面生命体围坐成圈,其中一只缓缓举起触肢,模仿男孩举牌的动作。随后,整个群体一同做出相同姿势,持续整整十分钟。
翻译系统输出一句话:
>“这是我们文明历史上最长的一次沉默。
>它的名字叫‘认同’。”
会议结束当晚,阿宁独自登上观星阁顶层。夜空清澈,银河横贯天际。她打开随身携带的小盒,里面是一颗封装好的晶种??最新一代的迟悟之木种子,据说蕴含了过去三年所有跨文明对话的记忆精华。
她本想将它种下,却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
转身,只见林遥和柯岚并肩走来,手中各持一物:林遥拿着一支老式录音笔,柯岚捧着一本手抄诗集。
“我们也带来了想种的东西。”林遥笑了笑,“声音和文字,不该全交给机器保存。”
三人相视一笑,在塔顶平台挖开一小片土,分别埋下晶种、录音笔与诗集。然后一起念出一句临时编造的誓词:
>“愿未来之人,既能仰望星空发问,也能俯身倾听泥土。”
话音落下,地面微微震动。一道微弱光芒从埋藏处升起,迅速蔓延成网状结构,直通地下根系。迟悟之木虽远在千里之外,却在同一时刻舒展新枝,叶片齐齐朝北摆动。
启明随即发出通报:
>“检测到新型共忆节点自动生成,位置分布全球共一百零八处,形态呈放射状,中心指向知识中枢塔。初步判定:新一代梦网正在自然生长,而非人工构建。”
阿宁望着星空,忽然明白了一件事:
梦网从未真正属于任何人。它不属于她,不属于父亲,也不属于任何组织或文明。它是所有敢于提问的灵魂共同孕育的孩子,会在每一个愿意倾听的角落生根发芽。
只要还有人心中有惑,脚下有路,眼中有望,
它就会一直生长下去。
像树,像光,像一句永远没有结尾的问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