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魏晋不服周 > 第222章 不狂还叫什么年轻人(第2页)

第222章 不狂还叫什么年轻人(第2页)

七日后,队伍抵达疏勒旧城。城墙倾颓,街道覆沙,唯有城中心那座大佛寺仍巍然矗立,金顶在烈日下闪闪发光,宛如一座黄金牢笼。

他们乔装成朝圣者混入寺中,却发现内部戒备森严。僧人举止诡异,彼此交谈皆用暗语,且每晚都有蒙面女子被抬入后殿,次日再无声息地运出。更可疑的是,寺中设有地下通道,入口隐藏在佛像莲座之下,需特定铜钥才能开启。

阿禾当机立断,命猎户在外围监视,其余人暂避附近村落。当晚,她独自潜回寺庙,借夜色攀上钟楼,窥见一群僧人正在后院焚烧大量文书,火光映照出几张熟悉的面孔??竟是当年参与疏勒案的宦官与地方官!

她正欲撤离,忽觉颈后一凉,一股幽香袭来,意识瞬间模糊。醒来时,已身处一间密室,四壁漆黑,唯有头顶一孔透光。耳边传来低沉男声:“阿禾姑娘,你太执着了。”

她挣扎坐起,看清说话之人??身披灰袍,面容清瘦,手持一柄鎏金香炉,炉中青烟袅袅,正是传说中的“毒香迷魂”。

“你是……玄鹞?”她强撑精神问道。

男子轻笑:“我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你知道为什么这个代号能存在三十年吗?因为只要权力需要沉默,就会有人愿意成为‘鹰’,去扑灭不该响起的声音。”

阿禾冷笑:“那你现在杀我,明日就会有十个阿禾站出来。”

“我不杀你。”男子缓缓起身,“我要让你亲眼看着一切崩塌??你的书院、你的共审庭、你的《敦煌共识》。等百姓再次学会闭嘴,历史就会忘记你曾来过。”

话音未落,门外骤然响起骚动。紧接着,一声巨响,门被炸开!冲进来的是启明带领的援兵??原来那名聋哑青年凭借超强听力,提前察觉寺庙异常,连夜传信求援。

玄鹞见势不妙,转身欲逃,却被老卒扑倒。一番搏斗后,终被擒获。在他贴身衣袋中,搜出一枚完整的金印玺模,与十年前疏勒案物证完全吻合,背面刻着一行小字:“永平三年,赐恒农杨氏,掌西域贡道。”

证据确凿。

三日后,阿禾押解玄鹞返回敦煌。沿途百姓闻讯蜂拥而至,有人掷石唾骂,有人跪地叩首,更有母亲抱着女儿遗物追行数十里,只为说一句:“谢谢你替她说出了真相。”

回到书院当日,正值“百日宣证”第七十八天。阿禾登上镜台,当众展示金印与口供,并宣布:“玄鹞已擒,但幕后之人尚在庙堂。我们将把全部证据送往洛阳、建康、萨珊、吐蕃,让天下共审!”

台下万人齐呼:“共见!共见!共见!”

七日后,《敦煌快报》刊发特辑,全文刊登玄鹞供词及关联证据链。南朝皇帝阅后震怒,当即下诏:“自今日起,承认《敦煌共识》效力,派驻监察使常驻丝路。”吐蕃赞普亦遣使送来盟约:“凡涉唐蕃边境人权之案,皆依共审庭裁决。”就连北魏皇帝也不得不下旨彻查宗室贪腐,暂停三州寺院度牒发放。

而那位曾焚毁密档的亲王,最终在其庄园地窖中被捕,身边堆满尚未烧尽的账册残页。审讯时,他仰天狂笑:“你们以为抓了我,就能改变什么?这体制本身就是一张网,谁都逃不脱!”

阿禾亲赴洛阳作证。她在御前陈述整整三日,引《丝路民律》条文,举七十二女之名,历数十年罪行。最后,她只说了一句:“陛下若问何为不服周?便是不服这以权压民、以神掩罪的旧秩序。我们不争王位,只争一句公道。”

大殿寂静如死。

数日后,刑部判决下达:涉案亲王贬为庶人,流放岭南;白马寺住持斩首示众;十余名高官革职查办;所有牵连寺庙资产充公,用于设立“孤女学堂”。

春末,第一所“共审小学”在敦煌开课。教室墙上挂着《百女吟》画卷,讲台上放着那只装满骨灰与遗发的陶罐。孩子们每天清晨都要齐声朗读碑文:“她们不曾消失,只是无人呼唤。”

某日放学后,一个小女孩跑来问阿禾:“老师,我也能写名字吗?”

“当然可以。”阿禾蹲下身,递给她一支炭笔。

女孩认真地在墙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抬头笑着说:“我要一直说下去,直到没人敢再让我闭嘴。”

阿禾望着她,眼中泛起泪光。

夕阳西下,驼铃声再度响起。远方沙丘之上,一支新的巡讲队正整装待发,旗帜迎风招展,写着八个大字:

**“法生于民,光耀四方。”**

风沙滚滚,岁月如歌。而那盏用七十二根发丝点燃的灯笼,此刻正静静挂在书院最高处,夜夜不熄,如同星辰落地,照亮千年长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