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魏晋不服周 > 第221章 变局将至(第2页)

第221章 变局将至(第2页)

唯有老驿卒一路奇迹般穿越死海之地,抵达长安郊外。他在递交陶片集后倒地不起,弥留之际只说了一句:“我说完了……下一个该谁说?”

这一句,被人记录下来,刻在了长安城西市的一面墙上。一夜之间,无数陌生人在墙下添笔,写下自己知道的秘密:谁家姑娘被强娶、哪家寺庙私设地牢、哪位官员收受奴隶买卖分红……短短七日,那面墙成了“民间御史台”,百姓称之为“言壁”。

长安震动,朝廷震怒。

与此同时,敦煌这边也迎来转机。一名自称来自天竺的游方僧人求见阿禾,带来一封密信??竟是萨珊波斯大法官亲笔所书。原来当日使者遇劫,实为内部叛徒所为,但波斯宫廷早已察觉,暗中另派此人绕道吐蕃而来。信中明确表示:“吾国愿联合南朝、突厥残部,重启国际察团,并邀请贵方主导调查北魏涉案势力。”

更令人意外的是,信末附有一份惊人情报:北魏那位亲王,不仅参股人口贩卖,更长期通过寺庙网络收集边境军情,涉嫌通敌柔然,意图谋反。

阿禾看完,久久伫立窗前。

雪又下了起来,静静覆盖大地,仿佛要掩埋一切过往。但她知道,有些东西再也盖不住了。

七日后,她在书院召开“四方听证预备会”,邀请南朝残余监察官、波斯法学使、吐蕃译师、突厥部落长老及西域各城邦代表共三十三人参会。会议持续三昼夜,最终达成《敦煌共识》五项条款:

一、确立“跨域人权干预权”,凡发生系统性奴役、灭声、迫害,任一缔约方可发起联合调查;

二、建立“流动共审庭”,每年巡行丝路重镇,受理跨国申诉;

三、设立“证人庇护道”,由胡商联盟提供安全通道与化名身份;

四、推行“民述立法制”,所有新法必须引用至少三个真实案例为依据;

五、宣布“沉默即共犯”原则??对已知罪行不予揭露者,视同包庇。

签字仪式当夜,迦陵再次来到书院。她已不再只是那个千里跋涉的盲女,而是“失语者席”的首任教习,专门训练残障者如何陈述冤屈。她带来一只新制的陶罐,里面装着从各地寄来的灰烬??有母亲撒来女儿的骨灰,有父亲送来儿子的遗发,还有陌生人寄来的半块烙印铁牌。

“你说要把名字刻进石头。”她轻声道,“可有些人连名字都没有。所以我把他们带来,放进这罐子里。你若还要前行,请带着我们一起。”

阿禾跪坐于地,双手接过陶罐,郑重放入“无名碑库”最深处。那一刻,整个地下密室灯火齐明,照见墙上密密麻麻的编号与短语,如同星辰落地。

三个月后,新一届国际察团正式成立,总部暂设敦煌。阿禾任首席协调官,沈昭容为监察长,波斯大法官为法律顾问。他们发布第一道联合令:彻查北魏“玄鹞”行动及其背后亲王势力,冻结相关寺庙资产,开放所有宗教场所接受突击检查。

消息传开,洛阳震动。那位亲王连夜焚毁府中密档,试图逃往河北,却被自家奴仆拦路举报??那奴仆的女儿,正是当年被选去“侍佛”的少女之一,至今下落不明。

朝廷被迫介入。御史台不得不成立专案组,引用《敦煌共识》第二条,首次启用“跨境追责程序”。一场风暴席卷庙堂,十余名高官落马,白马寺住持被捕,抄出地下账册三十七册,详细记录三十年来奴隶交易金额、分红比例、政商勾结名单。

而这一切的起点,不过是沙漠中一座小小的书院,和一个不肯闭嘴的女人。

这一年春,桃树开花。粉白的花瓣随风飘落,拂过碑林,落在一面新立的石碑上。碑文只有两行:

**“她们不曾消失,只是无人呼唤。

今日我呼其名,万古长夜破晓。”**

阿禾站在树下,手里拿着一封新信。这次没有署名,也没有威胁,只有一句话:

“我也想说‘我不服’。”

她笑了笑,将信折好,夹进《丝路民律》的扉页。

远处,又一队少年学子背着书箱走来,肩上扛着崭新的旗帜,上面写着八个大字:

**“法生于民,光耀四方。”**

驼铃声再度响起,悠远绵长,仿佛从未停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人类枷锁
肚子没墨水了人类枷锁
...
精灵掌门人
轻泉流响精灵掌门人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