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早就注意到这个奇怪的李姓皇帝。
民心排名比他还高,声誉却在昏君之列。
如今答案出来了。
前明后昏。
贤明之时民心所向,昏庸之时……家家哭。
与李隆基声誉排名相仿的皇帝,皆有民不聊生之时。
【刘彻:既然“忠君”无用,又何必“爱国”?】
刘彻不是乱臣贼子。
他很不喜欢秦念否定忠君之说。
要知道他重用儒家,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提倡忠君!
如今却是不必了。
至少可见天幕的汉人,绝无可能相信忠君之说。
高祖已被秦念定论为乱臣,且高祖未能反驳。
刘彻知道高祖为什么不能反驳——
天命异象皆为秦念所否,高祖代秦就是造反,而不是天命在汉。
没有天命,就是乱臣贼子。
【秦念:忠君的反面是造反,爱国的反面却是卖国。在华夏一统的情况下,卖国就是向异族乞怜。宣扬忠君无用,爱国却是华夏存续的基础。】
第64章
又是华夏。
各朝皇帝对于秦念此言并不惊讶。
从秦念过往的言辞中,诸帝都知道他对华夏的重视。
【刘秀:又为何无“孝”?】
刘秀沉思许久。
既然秦念不认为“诚信”是儒家的思想,那么“孝”也不应算是儒家思想。
【秦念:二凤杀兄囚父上位。他若是孝顺,早就死在他哥手里,又怎会有惊艳古今的大唐盛世?】
【李世民:……】
若是只有后半句,李世民必然极为欣喜。
但加上前半句,分明就是在说他不孝。
一时间,李世民竟然不知该喜该忧。
倒是李渊给儿子倒了杯茶。
“不孝也好。”
不是讥讽,是在看到如今的大唐之后,李渊发现当初不更易太子才是错误的选择。
建成并非无能的太子,但世民太过出彩。
这是千古一帝。
“阿耶……”
李世民再度红了眼眶。
【刘秀:国在家前,李世民为国舍家,不孝情有可原。若因此不倡孝道,岂不是罔顾人伦?】
【秦念:你们所在的朝代,都将子女视为父母的附庸,就连秦法都认为父母打死子女无需报官。但朕不这么认为,可孝,却不可顺。】
【秦念:子女应有独立的思想,应胜于父母,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唯有如此,华夏才能不断进步更加富强,而不是沦为孱弱的夜郎国。】
【刘秀:……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