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巨科新能机甲专利合作有两个前提项,一是专利分成要达到机甲售价的8%,二是我们仅售出A级及以下机甲的专利技术,S级技术暂时不外售。”
这个条件其实有些苛刻,毕竟机甲成本不低,利润率没有网传的那么光鲜。但比起被铂骋慢慢绞杀,这些公司都更愿意让出点利润、争取更高的销量。
方灼这话说完,在场的几家公司内部先是低声讨论了片刻,但当讨论结束,依旧没有一家选择退出。
这些企业明显比铂骋要有诚意得多,几个老总还主动走上前和方灼握了握手,眼神格外真挚,看向他的目光就像在看财神爷。
这几家公司都提前带来了律师,合同达成得很快,有几个副总连客套都顾不上,纷纷走到窗边打电话向总部报喜。
而方灼则走到其中一家机甲制造厂商的副总面前,客套了两句之后直接道:
“葛总,方便带我去一下您的S级机甲厂房吗?”
葛伟明面露惊喜,连忙做了个请的手势:
“当然了,方便方便,随时有空。”
巨人科技上来就豪掷百亿搞理论研发,这种资金储备和优秀的现金流是很多机甲大厂都做不到的,面对背景深厚而神秘的这么一家公司,葛伟明当然不敢有半点怠慢。
他所在的源创机甲是一家叫好不叫座的品牌,源创机甲是大牌机甲的代工厂出身,大老板在八年前才独立出来单干。
虽然牌子本身知名度不高,但他们的制造质量和工艺细节远超同行,也是很多头部战队的官方供应商。
大老板坚持市场的眼睛是雪亮的,因此把大多资金用在了产品本身的用料上,营销预算相比其他公司少得可怜。
但这份期待很快落空,市场对他们的印象还依旧停留在代工厂上,而非什么科技含量较高的研发型科技企业,他们的市场份额一直不大,B级以下机甲的销量更是惨淡。
不知道方总为什么单独提出要去源创的S级机甲工厂参观,但葛伟明却感觉大单要来了。
他一边带路,一边赶紧给大老板发了条消息,让大老板也抓紧时间往工厂这边赶。
将近十二点,方灼换好工装,在葛伟明的带领下俯瞰着S级机甲的产线。
葛伟明在一旁搓了搓手:“方总,您是打算入股源创吗,我们现在市值很便宜的,等新能机甲发售之后应该能涨一波。”
方灼的打算显然不止股权收购:“除了这个,我还要定制十台S级新能机甲,你开个价吧。”
第66章
这还是方灼第一次看到机甲制造的全流程。
源创机甲不愧是业内皆知的高工艺标准,他们脚下的这条产线高度自动化,几万个零件被整整齐齐分别存放在巨大的零件库中,由机器臂进行分拣及安装焊接。
到了最后一道工序,还有大型机器会扫描成品机甲的每个焊点,下线前工程师会到工厂检查成品的每项性能,确保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机甲质量一致性。
这种有潜力的小公司,火起来往往只需要一个宣传契机。
葛伟明愣了一下,咂摸了一下金主话里的意思——方总不止打算入股源创,还要让全星盟第一台S级新能机甲在源创的产线下线。
现在所有S级新能机甲的专利都是不外售的,也就是说,在其他制造工厂还没拿到专利细节和数据指标的时候,源创就已经有了制造经验,到时候可以先别人一步抢占市场。
虽然方总没提定制这十台机甲的用处,但就算是用膝盖思考,葛伟明都能猜到它们肯定会被投向比赛。
现在JR战队的流量炙手可热,这又是S级新能机甲第一次在赛场上亮相,源创品牌的曝光度将会被推向从没达到过的高度。
葛伟明心跳得飞快。
光是这么想一圈,他都感觉自己快要激动到心脏病发作了。
他急急忙忙在终端上催促着大老板:
[老板,巨科想买我们一部分股份,还要用我们的产线定制一批赛级机甲。好日子来了,速归]
他这条消息才发出去不到两分钟,大老板就气喘吁吁地出现在二层走廊上,快步和方灼重重握了握手,豪迈道:
“方总你好,我是源创的创始人,孙源,你叫我源弟就行,按年纪你没我大,但机甲技术这块我得管你叫声大哥。”
“哎呦你说你这来得也太突然了,我一时半会也没准备啥东西招待,对不住对不住,等下你必须得给老弟个面子,咱一起去市中心那个高空餐厅,我已经安排好助理去订桌了。”
“方哥你能选咱家定制机甲,真是太性情太有眼光了,哥们也必须不能差事儿,你要的这十台机甲全都按成本价给你,一台四十二亿,源创这单不挣钱,主要就是交个朋友。”
“也是正巧了,我手头还有一部分股份没有对外发售,现在源创市值也就九百多个亿,干脆凑个整,我按八十亿给你10%的股份,和机甲定制费加起来一共是五百亿。”
“以后机甲装配这块有啥捣鼓不明白的找我就行,售后服务包到位的,方总你一个电话,我马上派十个工程师过去!”
源创老板确实敞亮,提出的每个价格都相当优惠。
机甲这行制造端的利润率也就13%左右,现在市面上大部分S级机甲的售价在五十二到五十五亿之间,孙源提的这个机甲成本费已经低到极致了,连人工和设备损耗费都没算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