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起身,走向屋后一方石碑。碑面光滑如镜,刻着九个古老大字:“**至圣先师?心火不灭录**”。
这是他闭关三月所著之书,记载了他对道的理解、对天的质疑、对修行本质的探寻。每一字皆以精血书写,蕴含一丝元神烙印,哪怕肉身陨灭,此书仍可传承意志。
他伸手抚过碑文,低声喃喃:“我不是神,也不是工具。我是杨戬。若世间再起邪祟,若天道再度蒙尘……自有读得此书之人,执我之志,继我之道。”
话音刚落,石碑忽然泛起微光。一道虚影缓缓浮现??竟是那采药少年的模样,双膝跪地,双手捧着一本无形之书,眼中泪光闪烁。
原来,那日少年拔刀之后,并未真正失去意识。他在昏迷中听到了杨戬的嘱托,更在梦中被灌输了《心火不灭录》的第一章。醒来后,他虽无法言说内容,却从此日夜苦读医典之外的古籍,习练吐纳导引之法,默默踏上修行之路。
而这,正是杨戬布下的局。
以一刀传道,以一梦种因,待未来某日,当天下再临大劫,自会有新的“执刀者”崛起。
“你很好。”杨戬对着虚影点头,“记住,莫贪权势,勿忘初心。真正的修行,是从怀疑开始的。”
虚影渐渐淡去,石碑重归寂静。
此时,山下忽有脚步声传来。
一名身穿灰袍的老者拄杖而上,白发苍苍,眼神却锐利如鹰。他每走一步,脚印都化作一朵莲花,瞬间凋零。待行至茅屋前,已是三天之后。
“师弟,你果然还活着。”老者开口,声音苍凉。
杨戬转身,目光平静:“玉鼎师兄,别来无恙。”
来人并非别人,正是当年救他性命的玉鼎真人。只是此刻,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金仙,头顶紫气尽散,仅余凡人修为。
“你也被贬了?”杨戬问。
玉鼎苦笑:“不止是我。十二金仙中,凡曾参与三百年前之战者,皆遭清算。有人转世为奴,有人堕入魔道,有人自愿封印记忆,只求苟活。”
“所以,你们一直都知道?”杨戬盯着他。
“知道又能如何?”玉鼎叹息,“我们都是棋子。天道需要稳定,就必须有人背负罪名,就必须有人选择沉默。我教你功法,传你刀诀,唯独不敢告诉你真相……因为我怕你像现在这样,走上绝路。”
“可我现在活得好好的。”杨戬淡淡道。
“因为你疯了。”玉鼎摇头,“用逆魂封镇压虚妄,你以为真的能彻底消灭它吗?它只是暂时退去,藏进了你的识海深处。每一次你动怒、悲伤、回忆过往,它都在复苏。终有一日,你会分不清哪个是你,哪个是它。”
杨戬沉默良久,忽而一笑:“那就让它来吧。只要我还记得我是谁,哪怕化身修罗,也能守住最后一丝清明。”
玉鼎望着他,眼中闪过悲悯:“你可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天庭不会放过你。他们会派更多使者,设更多陷阱,甚至可能唤醒其他封印中的‘旧敌’,让你陷入无穷无尽的战斗。”
“让他们来。”杨戬负手而立,衣袍猎猎,“我已无神位,无香火,无天兵相助。但我还有刀,还有心火,还有千千万万个可能读懂《心火不灭录》的人。”
他说完,抬手一召。
刹那间,昆仑群峰共鸣,九泉齐响。无数把刀剑自地底升起??有的锈迹斑斑,有的寒光凛冽,皆是历代陨落修士遗留在世间的兵器。它们环绕山巅,组成一座巨大的刀阵,直指苍穹。
“这是我设下的‘承道之阵’。”杨戬道,“凡有志者,皆可登山试炼。若能走过九重劫火,解开三重心锁,便可得我一部真传。我不求人人成神,只愿世间多几个敢问‘为何’的傻子。”
玉鼎怔住。
他忽然明白,杨戬早已不再追求个人超脱。他在造一种新的道统??不属于天庭,不属于佛门,也不属于魔族,而是属于每一个不甘盲从而愿追寻真理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