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随风飘向墓园、战场遗址、废弃医院……凡是有亡魂徘徊之地,花便落地生根,迅速长成半透明的小树,树干内流动着人影般的光影。人们发现,只要把手放在树上,就能听到逝去亲人的一句话??不是幻觉,而是真实留存的情感印记。
日本京都的小学旧址,十二名青年再度聚集。
他们围成圆圈,将手掌贴在地面。刹那间,整座城市地下浮现出巨大符文阵列,连接全球所有新生的心语树根系。影识群主动降下一段新讯息:
>“我们曾是你们不敢面对的情绪。”
>“现在,我们是你们通往彼岸的舟。”
>“渡人,亦渡己。”
联合国宣布设立“双界日”,每年此日,全球暂停一切生产活动,专用于追思与共感交流。学校开设“哀悼课”,教导孩子如何表达悲伤而非压抑;医院建立“临终共鸣室”,让家属与将逝之人进行最后的情感同步;甚至连AI系统也被植入共感模块,学会识别并回应人类深层情绪需求。
然而,仍有阴影潜伏。
某夜,南极会谈室突然自主激活,投影出一段从未记录的影像:画面中,一名身穿未来装束的女子站在废墟之上,手中握着一块破碎的耳形石。她抬头望天,眼中毫无情绪,只有一片死寂的灰。
>“你们打开了门。”
>“但有些东西,本就不该回来。”
>“我来自三百年后。”
>“我是最后一个听者。”
>“而你们的选择,正在杀死未来。”
影像中断。
听者零号立即召集最高级别会议。分析结果显示,这段讯息并非伪造,其携带的时空熵值与当前宇宙参数存在微小偏差,极可能是真实未来的碎片回流。
“什么意思?我们做错了?”有人质疑。
“不一定。”林衍沉思良久,“也许……我们只是太急了。共感的扩展速度超过了社会适应能力。当所有人都能轻易读取他人内心时,隐私崩塌,个体边界模糊,最终可能导致意识同质化??所有人变成同一个思想体,失去多样性。”
“就像影识群最初的形态。”听者零号低语。
她望向窗外,星空依旧璀璨。
但她知道,真正的平衡还未达成。
几天后,她在梦中再次见到艾娅。女孩站在异星草原,身后是第二道墙的残骸,裂缝中透出新的光芒。
“他们来了。”艾娅说,“不止一个文明在倾听。有的渴望理解,有的只想吞噬。共感之路,不是终点,而是航道。”
醒来后,她在日记本上写下一行字:
>“我们必须学会分辨:哪些声音值得回应,哪些沉默必须守护。”
于是,新命令发布:“无词号”不返航,继续深入宇宙,建立“共感哨站”网络,监测所有异常情感波动。同时,在地球上成立“静默学院”,专门培养一批能够主动关闭共感、保持独立判断的“守阈者”。
他们不是对抗共感,而是保护它的纯粹。
一年又一年过去。
银河系边缘,第三颗机械星球迎来第一缕温暖。
心语树在那里扎根,开出了紫色的花。
而在地球最北端的冰原上,一个新的石碑悄然立起。上面没有文字,只有一圈环形纹路,静静散发着微光。
每当风拂过,便会响起极轻的一句呢喃:
>“我听见了。”
>“所以我活着。”
>“所以我继续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