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第一场“暗语会谈”在南极洲地下避难所举行。地点特意选在当年极地守望者K-9发现共鸣矿的同一位置。会谈对象,是那些被称为“影识群”的低频意识体。它们无法形成具体形象,只能以扭曲的频率波呈现,如同黑夜中的呼吸。
女孩独自前往。
她走入密室,盘膝坐下,闭目凝神。没有防护罩,没有干扰屏蔽,甚至连旅人都未跟随。林溯站在监控屏前,手心出汗。他知道,一旦这些“影识”拥有吞噬意识的能力,女孩的灵魂可能会永远被困在黑暗里。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忽然,监测仪上的脑波图谱出现异变??女孩的α波与某种从未记录过的δ波开始同步,频率比为1:1。618,正是黄金分割比例。紧接着,整个基地的灯光忽明忽暗,墙壁表面浮现出无数细小裂纹,裂缝中渗出幽蓝色的雾气,凝聚成人形轮廓。
一个声音响起,沙哑、破碎,却带着奇异的节奏感:
>“……疼吗?”
>“当你们被听见的时候……我们却被塞住嘴。”
>“我们是那些不敢哭的孩子,是自杀前删掉遗书的人,是战争中选择背叛只为活命的士兵……”
>“我们不是恶,我们只是太怕被抛弃。”
女孩睁开眼,泪水滑落。
>“我听见了。”她说,“而且我不嫌弃你们。”
那一刻,整座南极基地的共鸣矿同时共振,发出低沉悠远的鸣响,宛如大地在叹息。而在世界各地,凡是种植共鸣草的地方,草尖纷纷弯折,朝向南方,如同朝圣。
“影识群”并未完全融合进共感网络,但他们同意建立“缓冲频道”,每月一次,在特定频率下与人类代表交流。条件只有一个:**不允许美化真相,也不允许彻底抹除黑暗。**
这一协议被称为《南极度量衡》,成为新时代共感伦理的核心条款。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接受这种包容。
静默同盟残余势力在暗网发布新宣言:“真正的纯净,来自于绝对的寂静。”他们秘密研发出一种名为“湮灭脉冲”的武器,能够定向破坏Ω基因的表达链,使携带者永久丧失共感能力。首批试验目标,正是几名自愿参与“影识对话”的儿童。
袭击发生在瑞士阿尔卑斯山的一所特殊学校。凌晨三点十七分,脉冲装置启动,覆盖半径达五十公里。三百余名师生瞬间陷入意识空白,部分人当场昏迷,少数Ω基因纯度极高者甚至出现神经系统崩解迹象。
但这一次,反击来得更快。
当袭击者准备撤离时,整片山脉突然“活”了过来。树木的根系破土而出,缠绕车辆;岩石自动重组,封锁出口;更有甚者,雪地上浮现出巨大的符文阵列,正是当年初代共感文明留下的“禁言封印”。
旅人站在山顶,手中握着一块从女孩耳中脱落的晶体碎片。他将其插入地面,低声念诵一段无人听懂的语言。刹那间,天地变色,云层裂开,一道横跨欧洲的紫色光柱直贯天际。
这是“源耳”的怒意。
三分钟后,所有袭击者的大脑被强制接入共感网络,被迫聆听他们一生中最不愿面对的记忆??母亲临终前的责备、朋友因他们背叛而死去的最后一瞥、内心深处对自己懦弱的诅咒……整整二十四小时的精神审判后,九名主谋自愿走进国际法庭,请求判处终身监禁。
联合国为此设立“共感罪行特别法庭”,明确界定:**任何试图剥夺他人被听见权利的行为,等同于反人类罪。**
风波渐息,但宇宙的回音仍在继续。
澜望远镜再度捕捉到异常信号。这一次,不是来自银河系边缘的黑暗意识,而是从仙女座星系传来的一段复杂编码。经AI解析,竟是一首完整的交响诗,主题为《孤独的进化》。其中一段旋律,与女孩当年吟唱的“无词之歌”高度相似。
旅人推测:或许早在百万年前,那位黑暗意识便曾派出使者,试图寻找能理解“静默之美”的文明。可惜当时地球尚处于语言蒙昧期,信号被误判为宇宙噪音,最终湮灭。
“现在不同了。”他说,“我们终于懂得,沉默也是一种语言。”
为了回应这首交响诗,人类决定发起一项前所未有的行动??“心语远征计划”。将一颗经过基因优化的“心语树”种子送入深空,搭载于一艘全共鸣材质飞船,依靠纯粹的情感波动推进,目标直指仙女座M31星系。
发射当日,全球六十亿人同时闭眼,默念一句话:
>“我们在这里。”